1. 青少年眼保健操视频
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视力的视频,然后激发他们保护视力的欲望,他们就会好好的做眼保健操,也可建立一系列制度,对不做眼保健操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处罚
2. 青少年眼保健操教学视频
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形,支持在前额上,然后按照音乐节拍按揉,每旋转一圈为一拍,共64拍,每8拍换一次旋转方向。
2.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一按一挤为一拍,共64拍。
3.揉四白穴:用从手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两手大拇指支撑在下颌骨凹陷处,食指按揉四白穴,其余手指收拢,旋转按揉一圈为一拍,共64拍,每8拍改变一次旋转方向。
4.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从手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
做眼保健操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探天应穴(攒竹下三分):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接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在前额上,按探面不要大。
第二节挤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靠近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腭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节接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骱、承泣等):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太阳穴,以左右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上侧从眉头开始,到眉梢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轮刮上下一圈。
1)准备 在动作开始前若干秒自然地闭眼,以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调整呼吸。
2)第一节揉天应穴 这一节原先的做法是按揉“攒竹穴”,就是眉头,后来改为“天应穴”。所谓“天应穴”,是一组特殊穴位的叫法,简单的说是指压痛点,是经脉流注的地方。这里的天应穴在眉头正下方一点点,靠眼眶内侧的位置。你可以在哪个位置附近用指端试按,用一点力,明显感到发酸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按揉可用拇指指端或食指关节,揉法为划圈,两手一顺一逆,一拍划一个圈。
3)第二节挤按睛明穴 “睛明穴”是明目要穴,位置在泪腺上方一点。这一节手法可由节名得知,拇指和食指端挤按住穴位进行上下揉动。这一节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替代指端的效果不是很好
3. 眼保健操中小学生视频
1.检查系统默认通知铃声。
2.检查应用通知铃声。
3.是否智慧生活应用设置了定时播放音乐等场景。
4.智慧助手中是否设置了相关场景。
5.是否开启隐私空间/多用户。
以上就是手机视频自动播放,请按以下方式进行排查。
4. 最新少儿眼保健操视频
可以说是在课下做吧!因为那时候已经下课了,40分钟也过去了,上午一般是在上完第2节课就做眼保健操,要在教室里做,会有人来监督扣分,大家都要做,老师要看着学生做完才能下课,当然有些老师为了讲课,眼保健操有时候也不让学生做,连累我班扣分
5. 青少年眼保健操视频完整版
第一节:按揉攒竹穴
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一圈,做四个八拍。
第二节:按压睛明穴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大拇指抵在下颌凹陷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一圈,做四个八拍。
第四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
用双手大拇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伴随音乐口令,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每拍一圈,揉四圈。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两个节拍刮一次,连刮两次。如此交替,做四个八拍。
6. 青少年眼保健操视频正确做法
仅仅活动活动筋骨,可以看视频自学。
任何运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尤其是太极拳这种以传统文化,哲学,武术为结合的运动,并不像健身操类简易,它有很深的内涵。当然如果仅仅是活活动筋骨,完全没有完问题,可以自练。如果你想达到一定水平或是以后想进步更多,还是要找老师学习。
太极拳主要动作规格和风格特点
一、主要手型
(一)拳
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二)掌
42式、杨式、孙式、吴式: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陈式: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三)勾
42式、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吴式: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拢,微屈腕;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
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主要手法
(一)拳法
1.冲拳
①冲拳:杨式、孙式、吴式、42式:幸自腰立拳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
陈式:拳经胸前内旋弹抖打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
②反冲拳:杨式、吴式、42式:臂内旋拳眼朝斜下,经耳旁向斜前方打出,高与头平。
2.栽拳
杨式、陈式、孙式、42式: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3.搬拳
杨式、42式:屈臂俯拳,自异侧面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呈弧形。
孙式:前臂翻转握拳平屈于体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内。
4.撇拳
杨式、吴式、42式: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 臂呈弧形。
5.贯拳
杨式、吴式、42式:两拳自下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圈贯与耳同高,拳眼斜朝下,两臂呈弧形。
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6.砸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上向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7.侧崩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眼向内,力达拳轮。
8.双拳横抖
陈式: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手臂外旋,右(左)手臂内旋,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9.双分横抖
陈式: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下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10.握拳
孙式:两拳的拳心朝下或朝上,自腰部向前撞击,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
①单推拿:杨式、孙式、42式:掌须经耳旁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陈式:臂内旋立掌或平价前推出,立掌掌心斜朝前,力达掌根;平掌掌心朝下,力达掌外侧。吴式:拇指一侧朝上,单指朝前经耳旁内旋向前推出成立掌,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心。
②双推掌:两掌自胸前同时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宽不过肩,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2.搂掌: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3.拦掌:杨式、陈式、吴式、42式:掌经体侧向上,立掌向胸前拦,掌心朝异侧,掌指斜朝上。
4.分掌
①平分掌
杨式、陈式、42式:两掌屈臂交叉于胸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两掌朝外,掌指朝上。
孙式:两臂屈于胸前,手心相对,两手向左、右内旋分开,掌心朝外,掌指朝上。
吴式:两腕在头前上方交叉,掌心朝外,向身体两侧弧形分开,拇指侧朝上。
②斜分掌:两手交叉或相抱,斜向上下或前后分开。
5.云掌
①立云掌:两掌在体前上下交替呈立圆运转。
②平云掌:掌心朝上,在体前或体侧呈平国运转。
6.穿掌:侧掌或平掌沿体前、臂、腿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力达指尖。
7.架掌:手臂内旋掌自下向前上架至头侧上方,臂呈弧形,掌心朝外,掌高过头。
8.抱掌:杨式、42式:两掌合抱,两臂保持弧形,两腋须留有空隙。
9.插掌:杨式、吴式:一手自上向前弧形下插,臂自然伸直,掌指朝斜前下方。
10.开手
孙式: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朝上,指尖高与肩平,两手平开与肩同宽。
11.合手:孙式:两手自左、右向胸前合拢,与头同宽。 12.挑掌:杨式、孙式、42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指尖高不过眉,腋部须留有空隙。
13.捋: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把,臂须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14.按: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三)臂法
1.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2.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前挤,臂撑圆,高不过肩。
(四)肘法
1.双分顶肘
陈式:两臂屈肘叠臂交叉于体前,拳心朝下,以两肘尖迅速向两侧下方发力顶出,力达肘尖。
2.滚压肘
42式:前臂外旋向前下滚压至体前,力达前臂外侧。
三、主要步型
(一)弓步
1、42式、杨式、陈式、孙式:前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斜前方约45°,两脚横向距离约10至20厘米。陈式的弓步后腿膝关节微屈。
吴式:前腿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两脚尖均朝前,后脚尖外撇不得超过 20厘米,两脚外缘横向距离不超过肩宽(称为川字步)。
2、侧弓步:
吴式、孙式、42式:两脚斜平行,一腿屈膝侧弓,另一腿侧向开撑,自然伸直。
(二)虚步
杨式、陈式、孙式、42式: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朝前,另一腿微屈,脚前掌或脚跟点地。
吴式:后脚尖朝前或微外撤,两脚外缘同肩宽,其余均与上相同。
(三)马步
1.马步
吴式:两脚开立下蹲,间距约2~3脚宽,两脚外撇约30°,两膝与脚尖同方向,膝垂直方向不可超过脚尖。
2.偏马步
陈式:重心偏右或偏左,其余要求与马步相同。
3.半马步
42式:一脚脚尖朝前,另一脚脚尖朝侧,其余要求与马步同。
(四)仆步
杨式、陈式、吴式、42式:一腿全蹲,膝与脚尖稍外撇;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着地。
(五)跌叉
陈式:前腿伸直平铺地面,脚尖上翘;后腿屈膝,膝关节内侧着地。
(六)丁步
陈式、孙式、42式: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脚以脚前掌点于支撑脚内侧。
(七)歇步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外撤,全脚着地展脚脚尖向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
(八)独立步
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杨式、陈式: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
孙式: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微上翘。
吴式:第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第二种是脚尖外撇上翘;第三种是膝外展,脚尖内扣上翘。
42式: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另一种是膝外展,脚尖内扣上翘。
(九)平行步
两脚分开,脚尖朝前,屈膝下蹲或自然直立,两脚外缘同肩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