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北京卫视BTV养生堂20151105期节目视频及要点,本期养生主题《药酒养生-御风寒》。养生讲述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首席专家-于振宣。主持人:
冬季要御风寒
阳气就像太阳温暖大地一样温暖着我们的身体,而冬季的寒气最伤阳气,如果阳气不能温煦人体,就会造成体温下降,气血不能周流,引发多种疾病。古人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造成人体阴盛阳衰”。所以冬季御风寒,最重要就是增加阳气抵抗寒邪。
《六因条辨》记载寒邪:“夫寒为杀厉之气,中人即病”。
寒邪引发的疾病
寒主凝敛,所以寒邪会造成肌肉牵引收缩,而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挛急,出现头身疼痛、四肢屈伸不利的症状,并且寒邪还会影响各个脏腑机能,造成比如胃疼,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素问痹论》记载寒邪:“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保健养生药酒
寒邪会出现怕冷、头疼身痛、肢节疼痛、胃疼腹痛,而酒的特点则是散寒滞、开瘀结、通经络、行血脉、暖脾胃、鼓舞阳气,正好可以缓解各种由于寒邪侵袭造成的症状。也由于酒的这些特点,泡成药酒后,用于冬季补阳气,益气散寒,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抵御寒邪的养生药酒-图)
肾阳不足-右归酒调理
不同的人怕冷程度不同,这是由于体内阳气多寡造成,而肾中阳气是全身阳气的来源和根基,所以肾阳充足,也会使体表阳气充足,从而抵御冬季风寒。如果您有形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五更腹泻、小便失常、下身浮肿等症状,则说明肾阳不足了,可以泡制右归酒调理。
肾阳虚症状
五更腹泻、小便失常、身浮肿而腰以下尤甚、性功能减退、筋骨萎软、腰膝酸痛、形寒肢冷。
(肾阳虚症状-图)
右归酒
组成:山萸肉70克,菟丝子55克,炮附片30克,枸杞子75克,茯苓50克,当归120克、桂枝70克、熟地50克、鹿角30克、白酒1500ml;
泡制药酒的讲究
泡制药酒讲究不少,白酒释放药效最佳,但如果您不胜酒力,则可以选择黄酒,红酒。泡酒容器一定避免金属材质,防止有害物质析出,最好选择砂锅、瓷瓮、玻璃 器皿。在泡酒前,根据药材大小,都要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状,药和酒的比例为1:10,泡制一个月即可饮用,每天喝不超过二两。
药酒中的药材一般只用一次,喝完最好更换新药,以免药效减弱,如果泡两次,则可以改变药和酒的比例,从1:10变成1:4。另外药酒也是药,一定根据自身体质,医生药方来泡制,比如补肾阳虚的药酒,就不适合患有三高、肝功能不好的患者。
脾阳虚-理中酒
人体各个脏腑都有阳气,除了肾阳,脾阳也至关重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可把脾胃产生的营养物质输送全身,脾阳虚不仅会造成消化异常,还会造成阳气产生的减少。如果您有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这些症状,则说明脾阳虚了。
脾阳虚的症状
食欲减退、四肢不温、胃痛而喜温喜按、腹胀、大便稀溏、畏寒喜暖。
理中酒
理中酒,原配方是汉代《伤寒论》中的方子,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胃疼,腹痛,脾胃阴冷。而新加入的10g吴萸,则可以温肝温胃散寒邪,组成适合冬季御风寒补脾阳的理中酒。
组成:白术80克、炙甘草30克、干姜50克、人参30克、白酒500ml、吴萸10克。
脾与肾的关系
中医讲久病多虚,久病及肾,所以脾虚的人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肾,肾阳虚久了也会影响到脾,脾肾是母子关系,互相影响。严重的脾阳虚在补脾阳的同时必须要补肾阳,也叫补母生子,补火生土。尤其老年人易出现脾肾两虚的情况,需要同时补益。
冬季御寒-巴戟黄芪酒
冬季御风寒,专家推荐的药酒方是巴戟黄芪酒,在温肾壮阳的同时,益气健脾。其中巴戟天、枸杞子、熟地黄补肾温阳,干姜温胃散寒,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养血,苏叶和羌活则可温通经络,疏散风寒,补肾阳,正适合冬季防止寒邪侵袭,补充人体阳气。
巴戟黄芪酒
组成:羌活20克、当归30克、苏叶20克、生白术50克、黄芪60克、熟地黄60克、茯苓30克、枸杞子40克、桂枝40克、巴戟天60克、干姜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