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北京卫视BTV养生堂20170711期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本期养生主题《三伏天的隐秘危机》。做客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姚卫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心血管科 副主任医师——宫晶书。
中暑的分类
从中医的角度,中暑可分为两类:阳暑和阴暑。阳暑是指在烈日下暴晒或长途奔走,导致出汗过多引起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症状,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中医认为,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首先耗伤心气阴津,心气虚阴亏则血行不畅,心脉闭阻。因此,由高温引起的阳暑证,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本就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则更加危险。阴暑则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采取了错误的生活及饮食方式,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得的病症。所以专家一开始所说的即使不出门也可能会中暑,指的就是阴暑。老人、孩子、体质虚弱及患有宿疾者,最易诱发阴暑,尤应加强防护。
阳暑和阴暑的预防
对于阳暑的预防,专家建议可以多吃具有天然白虎汤称号的西瓜,而对于阴暑则要从生活起居上避免贪凉和饮食习惯上少吃寒凉的食物两方面预防。专家带来了在两个古方的基础上加减的祛暑饮和出自宫廷古方的香囊。并且在节目中讲解了来自中北京市中医药防暑指导方案(2017版)中的两个小妙方:和胃饮和薄荷。
附:
北京市中医药防暑指导方案(2017版)
一、防暑茶饮
1、清暑饮
【处方】荷叶3g,菊花3g,乌梅1枚
【功用】芳香化湿 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400~500ml开水,加盖闷泡15分钟。代茶饮。
2、和胃饮
【处方】藿香3g,紫苏叶3g,炒麦芽6g ,生山楂3g
【功用】祛暑和胃
【适用人群】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贪凉、饮冷过度的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4味药共放杯中,加400~500 ml开水,加盖闷泡15分钟。代茶饮。
二、防暑中成药
1、藿香正气水(软胶囊)
【主治】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功用】清热祛暑 解毒辟秽
【服用方法】藿香正气水一次5~10ml,每日2次,儿童禁用。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4粒,每日2次。儿童酌减。
2、十滴水
【主治】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
【功用】消暑解热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5ml兑入白开水中饮用,儿童酌减。儿童也可以用5~10ml加入洗澡水中洗浴,过敏体质慎用。
3、仁丹
【主治】中暑所致头昏、头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功用】清热祛暑 开窍安神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酌减。
三、防暑外用药
1、清凉油
【主治】中暑所致头痛、头晕等症。
【功用】提神醒脑 解毒辟秽
【使用方法】取少量涂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2、风油精
【主治】中暑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
【功用】清解暑热 提神醒脑
【使用方法】取少量涂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3、鲜薄荷叶
【主治】暑热头痛
【功用】清热解郁 提神醒脑
【使用方法】揉碎后贴敷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4、马齿苋水剂
【主治】湿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易出汗、肥胖人群。皮肤出现痱子、间擦红斑者。
【功用】清热消肿 止痒收敛
【使用方法】马齿苋30g,水1000ml煮沸20分钟,滤过冷却后,直接外洗患处,或以6~8层纱布(或同等厚度的布)蘸透药液稍拧干至不流水,湿敷患处,数分钟需再次蘸透药液重复以上操作,以保持纱布的湿冷,共湿敷30~40分钟。
四、防暑饮食
1、清凉绿豆粥
绿豆适量,加水煮熟。冷、热食用均可。
2、二豆薏米粥
赤小豆、绿豆、薏米、大米适量。煮粥,冷、热食用均可。
3、 荷叶大米粥
鲜荷叶适量与大米同煮,冷、热食用均可。
4、凉拌菜
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鲜紫背天葵、鲜苏叶、鲜薄荷、鲜荆芥等任选一种,洗净凉拌,或开水焯后凉拌。
夏季防暑要点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根据症状的轻重,轻症中暑可以选用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软胶囊)、十滴水、仁丹等,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也可以选用在前额及两侧太阳穴擦拭少许风油精、清凉油等,能够起到清热祛暑,解毒辟秽,提神醒脑的作用。重症中暑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暑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超过6-7摄氏度为宜,以预防”空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