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anshi shehui
[外文]:primitive society
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形态。包括前氏族公社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产生原始社会产生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产生的过程。人类是从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些类人猿原来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这里的森林逐渐稀疏,有成群的类人猿被迫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初到地面时,他们靠上肢的帮助,半直立行走。后来,由于经常用前肢抓握天然工具(石块或树枝)攫取植物果实、根茎、小动物或抵御猛兽,从事萌芽状态的劳动,前肢和后肢日益分化,终于能够完全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从猿转变为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使手解放出来,从事各种活动,终于制造出了工具。制造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而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
前肢的解放,使正在形成的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这就产生了互通声气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类人猿的喉管和口腔进化,经过很长时期,逐渐能够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这样,语言便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的产生,使脑可以用词汇思维,对于人脑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类人猿的大脑逐渐变成了人的大脑。人类具有发达的大脑,就由适应自然界进到改造自然界,变成自然界的主人。
古代类人猿就是这样在劳动实践中经过一两千万年的进化终于变成了人。近百年来在中国以及欧、亚、非其他地方,发现了一系列古代类人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刚刚形成的人的骨骼化石,充分地证明了人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的产生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生。
生产方式生产力原始社会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主要以石头作为制造工具的材料,起初是使用粗糙的、未加琢磨的石器,文化史上把这种石器叫做旧石器。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依靠狩猎和采集植物的果实、根块等来维持生活。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是旧石器时代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期,人们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发明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们使用粗糙的石器有二三百万年之久,约在一万年之前才逐渐学会制造经过琢磨的石器,文化史上把这种石器叫做新石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人们发明了制造陶器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成就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有了畜牧业和农业,原始人就由攫取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从此,食物得到了比较可靠的来源。
在生产力长期而缓慢发展的基础上,原始社会终于出现了金属工具。金属工具特别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引起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使用金属工具使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同时,各种手工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当金属工具的使用比较广泛时,原始社会就进入解体阶段了。
生产关系同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土地,连同森林、草场、猎场、河流等归原始公社所有。船筏、牲畜和劳动产品也是公共财产。但是,某些纯粹由个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如弓箭、投枪等归个人所有,因为它们同时又是防御武器。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是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由于原始人使用的工具异常简陋,单独的个人不能有效地同自然界进行斗争,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劳动要求对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共同劳动主要是采取简单协作的形式。在原始人的共同劳动中存在着自然分工,即按照性别和年龄的分工。这种简单协作和自然分工,体现着原始的互助合作关系。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公有和共同劳动中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是平均分配。由于共同劳动获得的生活资料很少,只有实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原始人的共同生存。
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中的互助合作和平均分配,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组织前氏族公社原始公社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最初是前氏族公社。许多学者把这种社会组织称为原始群,近来也有不少学者不同意这种称呼,认为这样称呼就与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群体相混淆。前氏族公社开始于原始社会的产生,终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它是刚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共同生产和生活的集团,一般不超过数十人。起初,公社中的两性关系可能是实行杂交,后来不同辈份之间不再婚配,过渡到血族群婚,以后又排除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实行族外婚,即禁止同一血缘亲族集团内部互相通婚。族外婚导致氏族制度的产生。
氏族公社由前氏族公社过渡到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重大发展,氏族是基于共同劳动的需要的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原始人集团。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即母权制氏族,它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血统关系按照母亲来确定;财产归母亲血缘亲属继承。
随着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即父权制氏族所代替,父系氏族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血缘血统和世系按照?盖兹范ǎ徊撇楦盖籽登资艏坛小8赶凳献宄鱿钟谠忌缁岷笃冢嬖诘皆脊缃馓濉S赡赶凳献迳缁峁傻礁赶凳献迳缁幔巧Ψ⒄购湍凶釉谏腥找嫫鹬鞯甲饔玫慕峁?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比氏族高一级的组织是大氏族(也叫胞族),它是由几个有共同血统的氏族即姐妹氏族或兄弟氏族联合而成的。大氏族之上是部落,它通常包括若干个有血统关系的大氏族。
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的全体成年男女参加的民主集会──氏族议事会。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会上讨论决定。由氏族选举产生的酋长,具有崇高的威信,他真正是人民的公仆,没有任何特权,当他的行为违反了氏族成员的意志时,人们可以罢免他。氏族成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团结和真诚的互助,如果有某一成员受到其他氏族成员的损害,全氏族都会无条件地为他复仇。
文化原始人对季节、气候变化已有初步的规律性认识;地理知识比较丰富,能辨别方位和距离,能记忆所经过的很远的地方;能给所接触的动植物定名,并熟悉其生活习性;创造了最简单的记数法;能建造多样结构的房屋和秩序井然的墓地。但是,原始人的思维是幼稚的,抽象思维能力很低,语言和概念都很简单。他们一般还不能概括出动植物的类称,只能抽象出1~3的数目,顶多以10为最大数(10以上都称“多”)。原始人还不能把人同自然清楚地分开。他们常认为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亲族关系,这表现在图腾崇拜的普遍性上。不过,他们有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这是由他们的经济生活决定的。
考古学家在许多地方发现了原始人在岩洞内所作的生动的壁画。从发掘的陶器和骨器可以看到多姿彩的造型和细纹雕刻。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也产生了原始的音乐和舞蹈。
原始社会的解体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和产品增加,逐渐发展了氏族、部落之间的交换。金属工具出现后,劳动生产率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交换扩大,以至出现原始的货币。物物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氏族公社经济的闭塞性,也引起氏族制度内部的变化。
个体家庭原来在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即出现有父系大家庭。随着对偶婚姻逐渐向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或一夫一妻制过渡,在氏族公社内出现了个体家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个体家庭劳动的能力增大,逐渐代替了日常生产中的集体劳动。同时,产品的增加又使得平均分配原则逐渐失去必要,家庭劳动的产品不必一律交公。这样,个体家庭就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和生活单位,具有了一定的私有财产。
村社个体家庭经济上的独立性削弱了氏族血缘关系的作用,而在社会分工、交换和家庭迁移中逐渐加强了与毗邻的家庭的联系。这样,氏族公社就逐渐被按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村社所代替。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上述过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于那些以畜牧为主的公社,有些学者认为分小组畜牧、公有畜群分化为家庭畜群的过程还发生得更早些。
村社是原始社会解体的过渡形式。它破坏了氏族血缘关系,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但还保留了土地公有制。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耕作地逐渐由暂时地、定期地分给各个家庭使用变为永久地使用,私有制完全确立了。同时,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促使成员发生贫富分化,剩余产品的增多使人剥削人成为可能。一部分据有权利的或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家庭开始变为剥削者。他们起初把俘虏变为奴隶,后来又把贫困负债的公社成员变为奴隶。社会逐步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也就彻底瓦解,为奴隶社会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