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福寺
延福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以其年代久远、较完整地保存元代建筑风格而著称于世。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自创建至清代,历代均有修葺。民国乱世,寺院残败不堪,逐渐不为世人所闻。1996年,延福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福寺再次闻名天下,得益于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4年11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延福寺勘察,第一次对延福寺大殿建筑结构进行科学测绘,并发表文章对此详作介绍。从此,延福寺开始受到建筑学界的关注,成为研究江南地区元代建筑的“活化石”。
延福寺内建筑依地势而建,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殿间有长生池,殿后有石涧井。
现存寺内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以后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重建于元代,东厢房为明代建筑,而山门、天王殿和观音堂则是清代建筑。寺院两侧古柏参天,苍老遒劲,当是宋元时期所留古木。
大雄宝殿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而成,是迄今为止江南地区最早的元代建筑。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清水垒脊,无脊饰。殿内斗拱交错,宽敞干燥,梁柱之间不用钉不用榫,采用“斗”打“拱”托法,牢固坚实,历经千年而毫无损伤。
大殿完整地保留了元代木构件半拱建筑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质;一为质形础,柱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栿蜀柱,下端雕刻似鹰嘴,为国内现存古建筑较早的实例。平梁与金柱之间加弓形月梁,起搭牵作用,此法开江南弓形梁之先声。
寺内文物珍品众多。殿内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刘演书写的《重修延福寺记》石碑,明天顺七年(1463年)陶孟端书写的《延福寺重修记》石碑,以及宋宝祐二年(1254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后殿前还有元代石狮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