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开元寺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

开元寺,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刹。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9年)。相传原是财主黄守恭的桑园,一日梦见一和尚要他献园建寺,黄于心不甘,乃与和尚相约,若三日内园中的桑树能开出白莲花,即愿献园为寺。三日后,桑树果吐白莲,遂被感化,毅然献地结缘。僧人匡护禅师即主持建寺工作,取名“蓬花到场”。后改名 “莲花寺”,又被雅称为“桑莲法界”。此后,开元寺又相继更名为“兴教寺”和“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为“开元寺”。宋代是开元寺的鼎盛时期,有支院一百多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将支院并成为“大开元万寿禅寺”。元末寺院被毁,明洪武年间重建。现存的庙宇都是明清两代重建的。1982年,泉州开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现寺内阁宇多为明代建筑风格,重檐斗拱、雕梁画栋,以中轴线上的照墙、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为基准,两侧建有檀越祠、准提禅林、功德堂、尊胜院、水陆寺,另东西广场上两座高耸入云的宋代石塔,构成一组布局严谨,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

开元寺前有东西双塔,亦称“紫云双塔”。分别始建于唐和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中的瑰宝。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高44.06米。双塔都是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对石塔。

大雄宝殿建于唐垂拱二年,与寺同龄。传说建殿时有紫云盖地之瑞,故称紫云大殿。大殿经过历代重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通高20米,面阔九间,进深六间,立石柱百根,面积1380多平方米,可谓宏模巨制。殿外高悬“桑莲法界”榜书匾额,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甘露戒坛位于大雄宝殿的后面,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造,后来经历代的重修,现存坛是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攒尖式式,坛五级,仿宋制。坛顶的藻井结构复杂,斗拱附雕飞天乐伎,独具特色。开元寺的戒坛十分有名,南国一带僧人只有在这里受戒,才有资格成为寺院的主持,很多东南亚的高僧也专程慕名而来受戒。

开元名刹历代都有高僧在此修行,著名的有唐代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蕅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