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黄州区的历史沿革

唐虞夏商时期,黄州区在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弦国,春秋时并入楚。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6年在位)灭邾(遗址在今山东邹县,旧志载楚宣王灭邾),迁邾王于此,曰邾城(在今禹王城遗址)。

秦统一后称邾邑,属南郡。后增设衡山郡,为衡山郡郡城。秦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立衡山国,以邾城为都。不久,项羽兵败,吴芮转投刘邦,被封为长沙王,迁都长沙。汉王四年(公元前209年),衡山郡恢复,郡城仍在邾城,属淮南国。不久,淮南国灭,但衡山郡仍存。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迁皇室刘姓子孙自邾城,恢复衡山国,以邾城为都。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0年),衡山王刘赐阴谋反叛被杀,衡山国废,仍为衡山郡。次年,废衡山郡,划衡山、南郡14县置江夏郡,设邾县,以邾城为县城,属江夏郡。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邾长甘宁投奔孙权,邾县及邾城入吴。次年,吴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邾县属吴蕲春郡。吴赤乌四年(241年),吴将陆逊夺取邾城,以重兵驻守,邾城长期为吴所有。

晋朝太康元年(280年),邾城归晋,邾县先后属晋之武昌郡、弋阳郡。永兴三年(306年),邾县属西阳国(王都在今河南光山县内)。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东晋在邾城侨置豫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一月,北周韦孝宽南下淮南,改罗州为蕲州,置永宁县(今武穴),属蕲州;改南司州为黄州(今黄陂地),置黄陂县,属黄州。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废原置西阳、齐安、梁安等郡,只设黄州,领南安、木兰两县。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黄州移驻旧衡州(今麻城城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朝廷推行州县制,改南安为黄冈,改廉城为麻城;改梁安为木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朝廷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将黄州改为永安郡,郡治移置举水之滨的黄冈县城(南安城今新洲县境内)。永安郡辖黄冈、黄陂、麻城、木兰4县。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废,恢复原黄州建置。次年,设黄州总管府,领黄冈、黄陂、麻城3县,省木兰入黄冈。唐·元和三年(808年),撤销麻城县,其地并入黄冈县。唐大中三年(849年),复置麻城县。黄州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唐·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黄州州城(黄冈县城)东迁60千米,在故邾城(今禹王城)遗址重建新城。

北宋初,黄州州城(黄冈县城)离开邾城遗址,向东南迁至江滨。黄冈县为望县,隶淮南路。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隶淮南西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立黄州路,领黄冈、麻城、黄陂3县,定为下路,黄冈县为中县。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寿辉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黄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王朝建立,改黄州路为黄州府。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撤蕲州,隶属黄州府,自此蕲黄合一,史称“蕲黄”。黄州府领一州七县,即蕲州、黄冈、麻城、黄陂、蕲水、罗田、广济、黄梅,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诏令,割黄冈(中和乡)、麻城、黄陂3县地增置黄安县,黄州府领一州八县。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湖北分治,黄州府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黄德道。清·雍正七年(1729年),黄陂县划入汉阳府,黄州府领辖八属,即一州七县。

1912年2月,撤销黄州府,保留黄冈县建置。

1919年,民国政府设置黄冈县黄州区(又称第一区)。

1932年10月,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署驻黄安)。

1936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署暂驻蕲州,次年1月迁黄州)。

1940年,属湖北省政府鄂东行署,并在县治之地设置黄州镇,归属第一区管辖。

1945年11月,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黄冈县解放后,县治驻团风镇。属黄冈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后改名为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

1951年6月20日,划出黄冈县西部徐古、汪集、李集、旧街、新洲、三店、仓埠、阳逻八区置新洲县。

1951年7月设立县级黄州镇(现黄州市区前身)属黄冈专署直辖。

1954年大水黄冈县县治毁坏,1955年县治由团风镇迁往黄州镇,黄州镇复归黄冈县。

1958年10月,撤销黄州镇,设立长江人民公社第七大队。同年12月,长江人民公社改称黄州人民公社。

1979年11月16日,鄂城市成立,划黄冈县黄州镇归鄂城市管辖。

1983年8月19日,黄冈县黄州镇划入江南鄂州市。

1984年1月正式移交,鄂州市在江北原黄州镇地域设置鄂州市黄州区。

1984年3月,黄州人民公社撤销,与堵城人民公社合并设立禹王城区。

1987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准鄂州市黄州区撤销。原黄州镇地域划归黄冈县,仍为黄冈县直辖建制镇。

1990年12月26日,黄冈县改为黄州市。

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建置,设立黄冈市;黄州市一分为二,分设为黄州区、团风县,隶属黄冈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