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消旋-3-正丁基苯酞),可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动物(大鼠)药效学研究提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本药可阻断其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为:(1)重构缺血区微循环。本药能促进梗死灶内及灶周微血管增多,恢复缺血区软脑膜微动脉管径,增加软脑膜微动脉血流速度,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2)保护线粒体功能。本药能显著提高神经细胞线粒体ATP复合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的活性,提高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神经细胞凋亡。(3)恢复缺血区脑能量代谢。本药能增加脑内ATP、Pcr的含量,降低乳酸含量,改善脑细胞能量平衡。
此外,本药还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的浓度,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活性。
2.药动学健康男性患者单次口服本药100mg、200mg和400mg,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0.88小时、1.25小时和1.25小时;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为(78.7±115.8)ng/ml、(204.7±149.0)ng/ml和(726.6±578.7)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3.2±114.0)(ng·h)/ml、(323.8±201.0)(ng·h)/ml和(1314.2±965.7)(ng·h)/ml;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2.46±2.50)小时、(11.84±4.09)小时和(7.52±1.32)小时。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食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多次口服给药,在达到预期的稳态浓度时有轻度药物蓄积,且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动物(大鼠)试验结果显示,本药在胃肠道吸收较快。药物吸收后在胃、脂肪、肠、脑等组织中含量较高。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1%-65%,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侧链羟基化代谢物(Ⅰ)和内酯环开环后的氧化代谢物(Ⅱ),药物大部分(约70%)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大鼠经口给药后24小时,约55.2%随尿液排泄,约18.5%通过粪便排泄,另有极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药物在体内消除完全,不易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