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ong-Hu Huizhan
1937年8月13日至 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亦称“八·一三”上海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平津,企图进一步侵占上海,尔后进攻南京。8月9日,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水兵驾车强行冲入虹桥机场,武装挑衅,不听中国哨兵警告,反而枪击中国哨兵,遂被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在上海集结了陆战队和日侨义勇团约一万人,坦克、装甲车各二十辆,各型舰艇三十余艘,准备对上海发动进攻。11日,中国政府令驻防沪宁沿线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立即开赴上海组织防御;令在西安的第三十六师返上海参战;令第五十六师及炮兵部队等开赴苏州,统归张治中指挥。
8月13日凌晨,驻上海日军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上海市区。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八十七、八十八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5日,国民政府下达总动员令。任蒋介石为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方面属第三战区,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陈诚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张发奎、张治中、陈诚分别指挥浦东、淞沪郊区及江防三方面战事,集中了三十万兵力作战。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日军仅据有公大纱厂及虹口之狭长阵地,凭借坚固工事,死守待援。
8月23日,会战进入第二阶段。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两个师团及炮兵、航空兵一部,在张华浜及长江方面川沙口强行登陆, 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9月5日,日军改变战术,自长江沿线猛力压迫中国军队阵地;并以日舰三十余艘,猛攻宝山县城,中国守军第十八军姚子青营全体官兵五百余人誓死抗击,壮烈殉国。至18日,日军先后攻占了吴淞、宝山、杨行、月浦。守军退至北站、江湾、庙行一线。9月21日, 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总司令长官,并重新调整部署,兵力增至四十余万。日军此时也已增至十万人,实施陆海空军联合攻击。但中国守军仍坚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一线。
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守军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开始撤退,会战转入第三阶段。次日晚,中国守军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奉令率部八百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谢晋元率孤军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坚持四昼夜后奉命突围撤退至租界。11月5日, 日军三个师团及一个支队在金山卫登陆,从南面对上海实施迂回,企图对上海守军施行战略包围。中国守军因后方受到威胁,乃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为剧烈的战役,历时三个月,日军参战兵力达二十五万余人,死伤五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共七十余万人,伤亡达十余万人。在会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号召上海的工、学、商、妇女、华侨各界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工作,组织战时服务团体,有力地配合了会战。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 参考书目
- 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