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douxiang
[外文]:Bruchus pisorum
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Mylabridae)。又名豌豆蛀虫、豌豆牛。豌豆害虫。除在田间侵入豆粒为害外,并能随同豆粒收获入仓和调运而传播蔓延,因而也是一种仓贮害虫,曾被列为中国国内检疫对象。成虫体长约5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触角锯齿状;鞘翅后半部有白色毛斑排列成的斜纹;后足腿节内缘近端部有一长而尖的刺。卵长约0.7毫米,椭圆形,淡橙黄色,一端长有2条长丝用以粘附豆荚表面。幼虫体长 4.5~5毫米,近圆筒形略弯曲,乳白色,体节多皱,胸足退化成突起。蛹长约5.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全世界都有分布。中国除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贵州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食性较窄,主要为害豌豆。中国各地一年发生 1代。以成虫在仓库、房屋缝隙、包装物和田间遗株等处越冬,也有以4龄幼虫越冬的。翌年田间豌豆开花结荚时飞到豆田交尾产卵。卵散产于豆荚表面,一般每荚产1粒,多产于豆株中部豆荚上。孵化后幼虫蛀入豆粒内为害,一般1粒豆内仅有1头幼虫成活。受害豆粒被蛀空或出粉率、发芽率降低。老熟幼虫在豆粒内化蛹前,先将豆粒种皮咬一圆形羽化孔。通常当豌豆收获时,大部分成虫尚未羽化,随豆粒入仓继续发育为害以至越冬。成虫有假死习性,飞行能力较强,先在田边取食产卵,渐向中央扩散。温度22~25℃、相对湿度60~80%时活动最盛。对低温适应能力强,干旱条件可促进发育。不同豌豆品种的受害程度有差异,开花结荚期与成虫产卵期相吻合、花梗长、豆荚小、荚皮硬的品种受害较轻。
防治措施包括:不从发生地区调运豆种;精选无虫豆种,建立留种基地;开水烫种、日光曝晒杀虫;收获后半个月内使用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铝等熏蒸杀虫;做好仓库内清洁卫生和贮粮器材消毒;成虫发生期施用敌百虫等农药,以及选用抗虫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