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夷”的成语(36个)

本文整理了夷险一致、以夷治夷、朝夷暮跖等含“夷”的成语36个,其中“夷”开头的成语5个,“夷”结尾的成语17个,“夷”在中间的成语14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夷”开头的成语

1、夷险一致[yí xiǎn yī zhì]

【解释】夷:平安。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

【出处】《抱朴子》:“竭身命以列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示例】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唐·白居易《养竹记》

2、夷险一节[yí xiǎn yī jié]

【解释】夷:平安;节:节操。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

【出处】《抱朴子》:“竭身命以列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示例】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3、夷然不屑[yí rán bù xiè]

【解释】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示例】家产渐以中落,犹夷然不屑也。 ——清·汪琬《张府君墓志铭》

4、夷然自若[yí rán zì ruò]

【解释】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示例】家人进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鱼盛二公》

5、夷为平地[yí wéi píng dì]

【解释】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示例】这次强烈地震让唐山城市夷为平地

“夷”结尾的成语

1、以夷治夷[yǐ yí zhì yí]

【解释】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处】《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2、行比伯夷[xíng bǐ bó yí]

【解释】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3、履险如夷[lǚ xiǎn rú yí]

【解释】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示例】愿你福星高照,履险如夷。 ——欧阳山《苦斗》四十九

4、行若由夷[xíng ruò yóu yí]

【解释】行:行为;由、夷:指春秋时的许由和伯夷,古代的廉洁之士。比喻品德高尚,做人清正廉洁。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仆大质已方缺矣,虽才怀隋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示例】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怀隋和,行若由夷的,终不能达九重。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八回

5、用夏变夷[yòng xià biàn yí]

【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示例】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把新政、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

6、视险若夷[shì xiǎn ruò yí]

【解释】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同“视险如夷”。

【出处】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隋书·刘方传》:“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遄迈,视险若夷。”

【示例】《隋书·刘方传》:“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煓迈,视险若夷。”

7、以夷伐夷[yǐ yí fá yí]

【解释】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出处】《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示例】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章帝章和二年》

8、以夷制夷[yǐ yí zhì yí]

【解释】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示例】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

9、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

【解释】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出处】唐·韩云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示例】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 ——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10、尊王攘夷[zūn wáng rǎng yí]

【解释】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11、赴险如夷[fù xiǎn rú yí]

【解释】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12、履险若夷[lǚ xiǎn ruò yí]

【解释】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示例】你昨晚把亲兵通通留在城外……我真是有些担心。可是我看看你的神色,跟平常一样。你真是履险若夷,异乎常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13、视险如夷[shì xiǎn rú yí]

【解释】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示例】处谥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 ——晋·史援《后汉史君颂》

14、河溓海夷[hé lián hǎi yí]

【解释】犹言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宋书·礼志三》:“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端,诸侯轨道,河溓海夷。”

15、急病让夷[jí bìng ràng yí]

【解释】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出处】语出《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示例】公曰:‘古人辞易不辞难,急病让夷,吾之志也。 ——宋·王禹偁《殿中丞赠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铭序》

16、放诸四夷[fàng zhū sì yí]

【解释】四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泛指四方边远地区。放逐到各地非华夏族居住的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17、以夷攻夷[yǐ yí gōng yí]

【解释】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出处】《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示例】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夷”在中间的成语

1、朝夷暮跖[zhāo yí mù zhí]

【解释】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观世变矣。”

2、芟夷大难[shān yí dà nàn]

【解释】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3、出夷入险[chū yí rù xiǎn]

【解释】出入于安危之中。

【出处】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4、毁宗夷族[huǐ zōng yí zú]

【解释】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

【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方臣所荷未足为泰,岂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窃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

5、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

【解释】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示例】孙莱山入枢廷,是在意中,乌少云则匪夷所思了。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6、匪夷匪惠[fěi jí fěi huì]

【解释】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出处】《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7、不夷不惠[bù yí bù huì]

【解释】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示例】不夷不惠行中论。 ——清·魏源《廖含虚先生墓志铭》

8、鄙夷不屑[bǐ yí bù xiè]

【解释】指轻视;看不起。

【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示例】他小学校里的先生老觉得傅聚卿这孩子跟梢瞟着自己在表示鄙夷不屑。 ——钱锤书《猫》

9、江左夷吾[jiāng zuǒ yí wú]

【解释】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之称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出处】《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示例】野人只欲安耕钓,江左夷吾可见不? ——宋·陆游《泛舟湖山间有感》

10、詈夷为跖[lì yí wéi zhí]

【解释】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11、伤夷折衄[shāng yí zhé nǜ]

【解释】伤夷:创伤;折衄:挫败。受到创伤,遭到失败。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12、处之夷然[chǔ zhī yí rán]

【解释】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同“处之泰然”。

【出处】《晋书·王承传》:“承[王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13、塞井夷灶[sāi jǐng yí zào]

【解释】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又《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14、等夷之志[děng yì zhī zhì]

【解释】等夷:匹敌。指臣下僭越朝廷之心。即夺权篡位之野心。

【出处】《北史·周宗室传论》:“及文后崩殂,诸子冲幼,群公怀等夷之志,天下有去就之心,卒能变魏为周,捍危获者,护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