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yuan Yinyun
元代曲学著作。作者周德清,字挺斋,江西高安人。生平不详,约生于南宋末年,元顺帝初年犹在世。他虽是南方人,却很重视和北曲相关联的北方口语。《中原音韵》成书于1324年,是为曲家正语定音而作。全书分为《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两部分。《韵谱》按照北曲作品的实际用韵情况和大都(即今北京)的实际语音系统建立了新的韵部,设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等19韵部。它打破过去音分平、上、去、入四声的旧规,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新制;每韵部内均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排列,把入声字分别附于三声之尾,这在中国音韵学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此书问世后,北曲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多以它为正音咬字的依据,后来的南曲亦受其影响。明清两代虽有一些学者对它提出某些异议,但这期间出现的数十部曲韵著作都未能跳出《中原音韵》的窠臼。另外,此书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
《正语作词起例》包括字音的辨别,用字方法;列有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下的 335个曲牌名称;篇尾有《作词十法》,即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定格,定格部分实际是曲谱范例,其中多前人所未发,是今日可见较早也是较为系统的作曲理论著述,它对于认识元曲的词采、韵律,正确评价元曲的艺术成就,乃至了解有关作家活动时代,都颇有帮助。
《中原音韵》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刻本;明程明善辑《啸余谱》卷六所收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所收本;清《四库全书》集部所收本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卷一所收《中原音韵》以元刻影印本为底本校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