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中原区城区范围南部归属郑县第二区(齐礼乡),北部归属郑县第四区(五权乡)。

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解放。中共郑州市工委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948年10月27日前后成立郑州市第一、二、三区。一区为现管城回族区,二区为现二七区,三区就是中原区的前身。市委派设中共三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区民主政府,辖15个街公所。

1949年12月撤销三区工委、民主政府,区街政权由区公安分局及其派出所代替。

1951年9月,成立中共郑州市三区委员会、区人民政府。翌年12月,组建乔家门、小赵寨、二马路、铭功路、蜜蜂张5个街政府。

1954年8月,增设岗位杜街政府。

1955年2月将街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10月将三区人民政府改为建设区人民委员会。

1955年、1956年分别增设建设路、三官庙街道办事处。

1958年8月,城市人民公社化,建设区改称建设区人民公社,下辖街道办事处改名为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改为中原人民公社,下辖7个分社。

1961年8月,城市恢复区、街建置,中原人民公社改为中原区人民委员会,时辖建设路、三官庙等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农业公社。

1962年5月增设秦岭路街道办事处。

1968年2月,成立中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成立中原区人民政府。

1985年11月,增设汝河路街道办事处。

1987年3月,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郊区、金海区,将须水、光赵、石佛、大岗刘乡划归中原区管辖。调整后,中原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

2003年9月,将石佛镇、沟赵乡交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代管。郑州高新区面积由18.6平方千米扩展到67.7平方千米。2004年,中原区辖8个街道、1个镇、2个乡。2005年中原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岗刘乡,设立航海西路街道办事处。截至2013年9月24日,中原区辖12个街道:汝河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绿东村街道、秦岭路街道、建设路街道、林山寨、三官庙街道街道、桐柏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须水街道、西流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