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九龙吐珠
名称出处:《泉州本草》
概况异名:伞莎草(《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风车草的茎叶。莎草属全世界约55种,中国有30余种。
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ssp.flabelliformis(Rottb.)Kukenth.(Cyperas flabelliformis Rottb.)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壮茎短,粗大。秆稍粗壮,高30~150cm,近圆柱形,丛生。无叶片,叶鞘棕色,包裹茎基部。苞片20枚,线形。较花序长2倍,宽2~11mm,辐射开展;长侧枝聚伞花序多次复出;辐射枝多数,长达7cm;穗状花序头状;小穗椭圆形,长3~8mm,扁,有6~26花;鳞片紧密排列,膜质,卵形,长约2mm,白色或黄褐色,3~5脉;雄蕊3,花药顶端具刚毛状附属物;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三棱状,长为鳞片的1/3,褐色。(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244页.图7318)
生境与分布:中国各地庭园有栽培。原产非洲。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酸、甘、微苦,凉。
功效:行气治血,退癀解毒。
主治:瘀血作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浸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泉州本草》:“治蛇虫咬伤:干九龙吐珠120g,浸酒1000g(2周可用)。外用取药抹伤口,并将此酒内服50ml。”
食疗:《泉州本草》:“治产后下血腹痛:鲜九龙吐珠60g,放锅内喷酒炒制,再喷再炒至微焦为度,合食米50g煎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