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蘑
名称出处:《中国的真菌》
概况基源:为口蘑科口蘑属真菌蒙古口蘑的子实体。
原植物: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lmai
历史:本菌近代用于治小儿麻疹不透、烦躁不安。功效与口蘑Tricholoma gambosum(Franch.)Gill,相同。可食,也为口蘑中品质最上者之一。
形态:菌盖半球形,成熟时平展,直径5~12cm,白色,表面平滑,边缘幼时内卷;菌肉白色而厚;菌褶白色,稠密,中部宽;菌柄长3.5~6cm,直径1.5~3.5cm,白色,中实,基部稍膨大。孢子长椭圆形,透明无色,6~8×3~4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214页.图83)
生境与分布:生于草原上,能形成蘑菇圈。分布于内蒙古、河北。
化学性质含有多糖[1]、脂类、脂肪酸[2]、氨基酸[3]等多种成分,亚油酸是脂类中的主要成分。
参考文献[1] 中草药 1986;17(6):41。[2] CA 1974;80:93157w。[3] 食品科学 1985;61:10。
药性性味:甘,平。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甘,平。”
功效:宣肠益气,散血热,透疹。
主治:小儿麻疹初期,疹发不畅,烦躁不安。 ①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宣肠益气,散血,解表。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宣肠气,散血热,透发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