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的模式口村,是明代皇家宝刹,寺内大雄宝殿内美仑美奂的佛教壁画享誉中外。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八年(1443年)建成,是由明朝太监李童集资,宫廷工部营缮所主持修建的。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八国联军入侵时,法海寺几成废墟。建国后重新修建和复建。1988年,法海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坐北朝南,建寺时庙宇规模宏大。有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二堂、四大天王殿、护法金刚殿、云堂、厨库、寮房等建筑物。
现仅存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东西庑及配房等建筑,这些建筑中,面阔五间的大雄宝殿为明代遗物。
法海寺以大殿内保存完好的明代巨幅壁画而闻名。其中,佛像座龛后扇面墙南、北各三幅,殿内东西两侧十八罗汉塑像身后的两山墙上各一幅,北墙门两侧各一幅。背龛后三幅为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像,正中的水月观音最为出色,半身裸露,身披轻纱,胸佩璎珞,神态端庄睿智,衣饰华贵,给人以“出世超凡”之感。
殿内最为珍贵的壁画是北墙门两侧所绘的“帝释梵天护法礼佛图”,画面为天帝天后、天龙八部、鬼众、侍女、力士等三十六人组成浩浩荡荡的礼佛场面,最高人物达1.6米,诸神“雁列行,绝妙动宫墙”。山墙两幅以如来佛和飞天为主,描绘了五方佛境,祥云缭绕,奇花争艳,色彩绚丽。整个壁画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展示了明代绘画的高超技艺,是现存明代壁画中的珍品。
此外,大雄宝殿内供桌、法器、殿顶三个藻井所绘的“曼陀罗”彩画,殿前建寺时铸造的高约2米的交龙纽钟和寺内经幢等,都有较高的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