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的历史沿革

夏,蒙城县境,泛称九夷之域。

春秋时期,县境西北焦国,西南胡国,东徐国,归属无法考据。

战国,属楚国,北与宋国接。

秦,分属泗水郡之蕲县、城父二县。

西汉,在今坛城镇始置山桑县,属沛郡。

东汉,山桑县,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东汉初为山桑侯王常的封地)。

三国,山桑县,属魏国豫州谯郡。

西晋,山桑县,属谯国。

东晋,在今坛城镇侨置蒙县,后迁县治于今县城西北三里。

后赵至南朝宋,复称山桑县,属谯郡。

北魏皇兴元年(467年),置涡阳县(南兖州马头郡治所)。

梁大通二年(528年),置南谯郡(西徐州治所)。

北齐,南谯郡(谯州治所)。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称淝水县(因淝河流经境内),属谯郡。

隋大业七年(611年),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郡。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为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唐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此后,虽归属屡有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

五代时,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

宋代,先后属安丰军、亳州、寿州。

元代,属总管府安丰路。

明代,属南直隶凤阳府。

清代,先后属亳州、颍州。

民国元年(1912),属安徽省寿州。

民国3年6月,属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驻泗县)。

民国17年3月,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六(泗县)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6月,属安徽省第三(阜阳)行政督察区。本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11月,县南境归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民国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涡阳4个边区县,设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12日,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1996年,阜阳地区改市,属安徽省阜阳市。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建立,属安徽省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