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属邢国,战国属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威县地属巨鹿郡。
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置广宗国,威县地属之,东汉初置经县,属安平国。
隋初,在经县废址置经城县,后分置府城县属贝州。
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时威县地为经城、府城、宗城三县之部分地,仍属贝州。
唐朝初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县、经城县、府城县属宗州。五代
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1073年降经城县为镇,并入宗城县,威县境为大名府宗城地。
宋朝靖康之耻后,威县地属金,宗城县属河北西路洺州。
元太宗六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仍属洺州。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
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威州属之,后改属广平路。
明洪武二年四月,威州降为县,始称威县,属广平府。
清代,威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威县仍属广平府。
民国2年,废府州制,分直隶为4个观察使,威县属冀南道观察使管辖。
1914年,威县属直隶大名道。
1928年,国民政府废道,改直隶为河北省,威县属之。
1937年威县沦陷后,属伪河北省冀南道(驻邢台),1941年后改属伪顺德道(驻邢台)。
1938年5月5日,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河北省冀南行署四专区。
1939年3月,日军二次侵战威县后,威县抗日政府、国民党政府、日伪政府并存。
1940年,以后境内增设清江、宏毅、企之县。
1945年11月,三县撤销。
1945年6月,威县解放,临清、冠县、邱县、南宫、曲周、鸡泽等县在境内的“插花地”亦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
1949年8月,冀南第四专区与太行第一专区合并为邢台专区,威县属之。
1958年11月,威县并入南宫县。
1961年5月,恢复威县建置,仍属河北省邢台专署。
1970年,威县属邢台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7月至今,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