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结构洞理论概述

结构洞理论概述

结构洞理论是人际网络理论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它强调人际网络巾存在的结构洞可以为处于该位置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信息和其他资源上的优势。与其他理论相比,该理论强调从结构上分析、利用人际网络,思路更为清晰,更易于把握和实际操作。

1992年,博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Holes),研究人际网络的结构形态,分析怎样的网络结构能够带给网络行动主体更多的利益或回报。所“结构洞”就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即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直接联系,即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

如下图,A、B两者社会网络均表示由5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实线代表两人之间有血接联系,存在较强的关系,虚线代表两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可以通过第三者间接联系,存在弱关系(A、B组的5人之间,共有8个联系,均形成5组强联系和3组弱联系)。

结构洞理论概述

如果两者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而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形成联系,那么行动的第三者就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结构洞,显然,结构洞是针对于第三者而言的。博特(Burt)认为,个人在网络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与权力。因此,不管关系强弱,如果存在结构洞,那么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行动者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这样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如上图,A组中的a和B组中的b分别是其所在社会网络中占据最多结构洞的行动者)。因此,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占据更多的结构洞,掌握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