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禹白附

概况

异名:白附子(《中国药典》),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基源: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独角莲的块茎。犁头尖属全世界约35种;中国有13种。其中6种药用。

原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iganteum Engl.

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cm,外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cm,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名),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cm,宽9~25cm,先端渐尖,基部箭状,后裂片叉开成70°的锐角;中肋背面隆起,Ⅰ级侧脉7~8对。花序柄长约15cm。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管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cm,粗约3cm;檐部卵形,展开,长达15cm。肉穗花序几无梗,长达14cm;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cm,粗约1.5cm;中性花序长约3cm,粗约5mm;雄花序长约2cm,粗约8mm;附属器紫色,长2~6cm,粗约5mm,圆柱形,直立,基部无柄;雄花无柄,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圆柱形,胚珠2;柱头无柄。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04页.图版18∶9-1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荒地、山坡、水沟旁。中国特有,分布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

生药

采集:9~10月挖取块茎,除去残茎及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外皮,也有不去皮,晒干。药材主产于河南禹县、长葛、甘肃天水、武都,湖北;此外山西、河北、四川、陕西等地也产。

鉴别

性状: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根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以个大、肥壮、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基本组织外侧有大形粘液腔;散有类圆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μ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主,偶有周木型,导管直径至62μm。淀粉粒众多,细小,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偶见层纹,复粒多见,由2~8分粒组成。(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327页.图248)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冷浸24小时,吸取上清液30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β-谷甾醇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距20cm,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所有斑点均为灰蓝色。(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40页.图33左) ②上述石油醚提后的药渣,挥尽石油醚,再加甲醇10ml,浸泡24小时,吸取上清液30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β-谷甾醇-D-葡萄糖甙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展距20cm,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图见同上.图33右)

加工炮制:①生禹白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②制禹白附 取净禹白附,大小个分开,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泡沫,换水后加白矾粉(100∶2),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及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禹白附,共煮至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时,切厚片,干燥。每100kg禹白附,用生姜,白矾各12.5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粘液质、草酸钙、蔗糖、皂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肌醇[1~3]、生物碱[4]。从茎中得到胆碱、尿嘧啶、琥珀酸、酪氨酸、缬氨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三亚油酸甘油酯、二棕榈酸甘油酯和β-谷甾醇[5]。含有外源凝素(Lectin)并进行了纯化和化学特性测定[6]。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植图鉴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02。[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1972:439。[3] 药学学报 1962;9(11):643。[4]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1689。[5] 中草药 1985;16(3):138。[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部 1986;(4):135(CA 1985;103:27135e)。

药性

性味:《四川中药志》:“大温,甘、辛。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胃、肝二经。”

功效:祛风痰,通血脉,定惊,止痛。

主治: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瘰疬,破伤风。 ①《中国药用植物志》:“治淋巴结结核。”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毒蛇咬伤。” ③《四川中药志》:“镇痉止痛,祛风痰,治面部病,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破伤风。” ④《江西中草药学》:“镇痛,解毒,通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生者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天麻、羌活、白芷,治跌打损伤。 ②配细辛、白芷、藁本,治偏头痛,神经痛。 ③配麦冬、木蝴蝶、山豆根,治咽喉肿痛。

方选和验方: ①玉真散(《中国药典》)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破伤风:生禹白附360g,防风30g,白芷30g,生南星30g,天麻30g,羌活30g。以上6味,共研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外用调敷患处,内服1~1.5g。孕妇忌内服。 ②牵正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中风口眼歪斜:制禹白附60g,全蝎、僵蚕各30g。研粉,每服3g,开水送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破伤风:白附子36g,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天麻、天南星各6g。共研细粉。成人轻症(或预防)每次服9g,每日1次,连服3天;重者首次服18g,以后每次服9g,连服2天。” ④江西《中草药学》:“治毒蛇咬伤:黄独30g,独角莲根15g,杜衡15g,粉防己30g,青木香30g,八角莲30g,万年青30g。白酒1500g浸泡1周。每次服15ml,1日4~6次。对银环蛇咬伤(神经毒),出现神志昏迷者尤效。” ⑤江西《中草药学》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齿痛:独脚莲根、细辛、白芷、藁本研末,蜜丸。” ⑥《江西民间草药》:“治毒蛇咬伤:独脚莲根60g,雄黄30g。共研细末,用水或烧酒调涂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