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云南省 昭通市鲁甸县的历史沿革

因鲁甸山而得名。鲁甸,系彝语地名。鲁(诺),为彝族称

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为犍为郡朱提县地。

东汉属犍为属国朱提县,东汉建安二十年(215)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

三国蜀汉至西晋属益州朱提郡。

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南广郡地。

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辖恭州,大业年间属犍为郡。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辖曲州地。唐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乌蒙部。

宋属潼川府路乌蒙部地。

元至元十三年属乌蒙路;至元二十一年,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

明为乌蒙府,改隶四川。

洪武十五年(1382年),乌蒙路改置乌蒙府,属云南布政司;置归化州属乌蒙府(寻废);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

民国6年鲁甸县划北区为北一、北二区,划西区为西一、西二区,鲁甸县为七个区。

民国18年(1929)裁道后,鲁甸县直隶云南省府。

民国19年(1930)鲁甸县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区,辖11镇79乡。

民国27年(1938)鲁甸县设五区,辖4镇13乡。

民国28年(1939),鲁甸撤区扩大乡镇,建四个镇六个乡,辖124保。

民国29年(1940)鲁甸改崇文镇为文屏镇,文贤镇为古寨镇,育贤镇为梭山镇,大同乡为南岩乡,慕化乡为邻巧乡,辖124保1317甲。重建县署。

民国31年(1942),鲁甸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4月26日,鲁甸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昭通专区。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鲁甸县,将原鲁甸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昭通县(1958年11月撤并)。

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恢复鲁甸县。以合并于昭通县的原鲁甸县除马路、苏甲、水屯、酒房四个人民公社以外的行政区域,及昭通县永丰区的祖家包包、马鞍山、板板房、陈家湾、马家院子、杨家台子、龙家台子7个村为鲁甸县行政区域。

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鲁甸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鲁甸县属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