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足细胞的作用 | 关于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 关于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面的三个蓝色的是反足细胞,下面的两个蓝色是助细胞,卵细胞应该是那个橘黄色的。中间的两个黑点就是所谓的极核了。极核比较有争议,有的教材看作两个细胞,有的看作一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所以又称作八核七细胞

2. 关于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什么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3. 下列关于足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4. 足细胞的特点

在当今的植物界,被子植物是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占到了世界植物的一半。现知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20多万种。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显花植物;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既保护种子又能帮助种子散布;具有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的胚乳,此种胚乳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而具有双亲的特性,使新植物体有更强的生活力;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除乔木和灌木外,更多是草本;从解剖构造上看,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同时在化学成分上,被子植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含了所有天然化合物的各种类型。

(1)具有真正的花

一些典型的被子植物的都是由4部分构成的,分别是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外层部分为花萼,由萼片组成,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内层为花冠,由花瓣组成,色泽鲜艳,有引诱鸟,虫传粉的作用;至于雄蕊群,则是由雄蕊组成的;子房或雌蕊群由心皮组成,能接受花粉。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而被子植物的这些变化则是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等传粉条件,被自然界选择、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2)具有雌蕊

由心皮构成的雌蕊,又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这3部分。子房内包藏有胚珠,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果实的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的作用。

(3)具有双受精现象

这个现象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特征。所谓的双受精现象,就是指当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而另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双受精现象是所有被子植物都具有的,这也一个可以证明它们拥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4)孢子体高度发达

无论是在形态、结构,还是生活型等方面,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都比其他各类植物有着更完善化、更多样化的特征。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按,高达156米;也有微小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也有轻如尘埃,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一些附生兰。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也有仅在3个周内就完成开花结籽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花科类;有以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也有可自养的植物。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大多都有管胞,韧皮部却无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裸子植物运输畅通,从而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发育成雄配子体,而成熟的雄配子体大多只有2个细胞,其中一个为营养细胞,另一个为生殖细胞。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就分裂1次,产生2个精子,所以这类植物的雄配子体为3核的花粉粒,如石竹亚纲的植物和油菜、玉米、大麦、小麦等。而对于大孢子,则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一般情况下,胚囊只有8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反足细胞是原叶体营养部分的残余。有的植物反足细胞较多,可达300多个,而相反的是,有的植物在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就消失。助细胞和卵合称卵器,是颈卵器的残余。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还是雄配子体都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它们终生要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在结构上,更是要比裸子植物简化的多。

以上就是被子植物所具有五大特征,这些特征使它在生存竞争中,具备了优越于其他植物的内部条件。被子植物的产生,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随着被子植物的不断发展,使得那些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生存的动物界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对被子植物的花、种子、果实依赖性更大。

5. 关于足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于胚的顶端,是未来植物茎叶系统的原始体,将来发育成为植物的地上部分。胚轴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以后形成根茎相连的部分。在种子萌发时,胚轴的生长对某些种子的子叶出土有很大的帮助。

胚根位于胚轴之下,呈圆锥状,是种子内主根的雏型,将来可发育成植物的主根,并形成植株的根系。子叶是胚的叶,或者说,是暂时的叶,一般为1或2片,位于胚轴的侧方。

被子植物中,胚具1片子叶的,称单子叶植物。具2片子叶的,称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胚具有多个子叶,如松属具子叶3~18枚。

扩展资料

被子植物成熟胚囊的形成过程:

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胚囊(7胞8核)。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一个花粉管中有两个极核,一个是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是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受精方式叫双受精。

6. 关于足细胞错误的是

这是在植物生殖方面的细胞,被子植物中,由孢子体有丝分裂产生,属于孢子体时代.属于世代交替中的一个过程,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将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花药四分体),接着变成雄配子体(精子),与卵细胞受精作用成为合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其中3个退化,只有一个大孢子再经过3次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俗称“七胞八核”(即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 .简单来讲,小孢子母细胞就是精母细胞,大包子母细胞就是卵母细胞.在植物体中,第一极体就是能够再次分裂的大孢子.

7. 关于足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地球上的第一个细胞”的诞生,说白了就是生命的起源。

那这个所谓的“第一个细胞”是如何诞生的呢?

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得到的证据和实验来“猜”。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那具体现在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来简单聊一聊。

地球演化

这一切都要从地球的演化说起,话说在45亿年前(也有版本认为是46亿年前。),太阳系附近的分子云发生了引力的坍缩,在引力作用下分子云形成了太阳,剩下的一些边角碎料在引力作用下来形成了各个行星。

在这时候地球经历了5亿年的演化,从一开始温度特别高,到后来逐渐冷却下来,地球有了原始海洋,但此时的大气中还没有很多游离的氧元素,因此并没有臭氧层,也就没办法抵御紫外线,因此,早期的生命应该是诞生于海洋当中的。

米勒实验

上世纪50年代有个叫做米勒的人,他和自己同事一起做了一个著名的米勒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放入了海水模拟原始海洋,还模拟了当时地球的成分,并且加入了早期地球的一些环境特点,比如:多雷电。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在实验装置发现了氨基酸。

依靠米勒实验,我们知道早期的地球环境中是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出现氨基酸的堆积的,其中雷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底热泉口

那早期的生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具体哪个位置呢?按照目前主流的海底热泉口假说。最早的生命应该是起源于海底热泉口附近。海底热泉口其实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这里的温度达到了350~450度之间的超临界态水,并且周围是强酸强碱的环境。

照理说,这里应该属于那种没有任何生物出没的荒凉之地,可是科学家发现恰恰相反,这里不但没有荒凉,而且还生机勃勃。

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海底热泉口附近有大量的氢离子的定向流动。其实在我们身体中的细胞也存在着类似的氢离子定向流动,就是在线粒体内部。

而线粒体就是提供能量的,它大概是在距今18亿年前左右才出现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生物是没有线粒体的,但是能量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的刚需。因此,科学家就猜测,最早的生物很可能是诞生于海底热泉口附近,并且利用周围的氢离子定向移动来给自己提供能量。

RNA世界假说

但生命活动不仅仅需要能量,其次还需要能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现在的生物是通过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且DNA自身可以通过复制一代一代传下去。

因此,早期生命应该具有一套类似的系统,否则一是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二是无法把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DNA起源是很非常晚了,由双链构成,还是呈现螺旋型的。早期生命起源时,肯定不会有这么复杂的结构。其次,科学家还发现,DNA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特别麻烦,就是需要通过RNA来实现。

这其实十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毕竟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但因为DNA双螺旋结构,DNA自身并不容易出错,这可能是生命演化的结果。

如果RNA直接复制自己,然后遗传给下一代,加上它本身就可以合成蛋白质,它岂不是就同时完成生命活动和遗传,并且RNA的结构也很简单。

后来,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确确实实合成出了可以自我复制的RNA,所以在理论上这样的RNA是有可能存在的。

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认为早期的生命很的遗传物质很有可能是RNA,并且由RNA来指导合成蛋白质,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当然,早期的细胞应该还有非常简单的细胞膜,它们包裹着RNA。)

无论是米勒实验、海底热泉口假说,RNA世界假说,实际上都是科学家在研究生命起源时,目前得到的一些被主流认同的进展。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充分证据证明,生命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样。客观地说,以上的这些属于具有实验和观测的为基础的假说,但并非是最终理论。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最早的生命大概率是出现在距今40亿年前的,原始海洋的海底热泉口附近,依赖海底热泉口附近的氢离子定向移动获取能量。它们的遗传物质并非是DNA,而是RNA,RNA可以复制和遗传自己的,并且同时完成知道合成蛋白质的工作。

8. 关于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些

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细胞内通常为多核。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的气生菌丝。

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简单的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以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的方式分支,称为帚状枝。分支为多极的分生孢子梗最后产生许多瓶梗,在瓶梗上着生分生孢子链。

分生孢子为球形至卵形,呈绿色,蓝色或黄色,即通常看到的各种青霉菌落特有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