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u Zhi
中国清初回族学者。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约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卒于清世宗雍正八年。
刘智融合了程朱的心性学说,伊斯兰教义,佛教和道教的绝色去欲、清心净身、尽性归真理论,以及阿拉伯医学的解剖知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对于“大世界”(宇宙或物质世界)和“小世界”(心理或精神世界)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分合之妙理、浑化之精义”(《天方性理》)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的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这表现在他把神秘的“真宰”作为宇宙和人类心理的起源。但他对许多具体的心理学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的各种感觉和脏腑器官(眼、耳、口、鼻、四肢百体以及心、肺、肝、脾、肾等)都“各有所司”,具有各自特殊的心理功能;大脑则能够“总司其所关合者”,具有统摄各个器官的总觉作用(图1)。这种总觉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纳有形于无形”,即把人们看到、听到等感知过的东西贮存藏纳于大脑之中;
(2)“通无形于有形”,即大脑与感觉运动器官之间有某种神经通道,使他们能够产生相应的视、听、味、嗅等感觉,乃至手足的运动和痛痒的感觉。(《天方性理图传》卷三,《内外体窍图说》)他把人的知觉能力分为10种(图2):“五寓于外,五寓于内。寓于外者,视、听、尝、嗅、触也,寄之于耳、目、口、鼻、肢体;寓于内者,曰总觉、曰想、曰虑、曰断、曰记,其位总不离于脑。”(同上书,卷三,《知觉显著图说》)并且具体指出了“寓于内”的五种知觉在脑中的定位。他关于大脑功能定位的论述可用下表列出。他还把万物之性分为六品:“一继性,二人性,三气性,四活性,五长性,六坚定。”(同上书,卷三,《灵活显用图说》认为人之性包含了万物之性,因此人为万物之灵。他还提出了“十情说”:“心七层而其情有十”,即喜、怒、爱、恶、哀、乐、忧、欲、望、惧(同上书,卷一,《大成全品图说》)。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于大脑的研究。他关于大脑总觉作用的学说,在内容上已基本包括了 100余年以后清代王清任的脑髓说;他关于大脑功能定位的思想在中国心理学史上也有重要意义。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等,其中以《天方性理》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