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织布机的由来

我国最原始的织布工具,是出现于六七千年以前的“距织机”。织布时,操作者席地而坐,足蹬卷经棍,右手持打纬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当然,由于工具的简陋,织布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秦汉之际,人们革新成功一种手脚并用的单综织机。这类织机,虽然仍是简单、原始的,但比“距织机”的纺织速度加快了许多倍,在当时,已经是最先进的织机了。

欧洲到6世纪才开始出现这类织机,到13世纪才广泛采用。一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而要织造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就要在织机上再加提花装置。我国在商周时期已有了提花设备,到汉代,已使用复杂精密的提花机。但这类提花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够理想,60天才能织出一匹花绫。

三国曹魏初年,扶风(今陕西兴平)的马钧对提花机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提花机,省工省时,织出花纹更加精美,很快得到推广。后经唐、宋几代的不断改进提高,提花机更加完善定型。唐代的纺织业非常发达,已能织出布、绢、纱、绫、罗、绵、绮等十几种丰富多采、精巧新奇的布帛。

织布机,织机的俗称。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叫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拿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三种。这种织机虽然看似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革新成功创造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它的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这种斜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一起并用,生产率比原始织布机一般提高10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

在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无梭织机,有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多相织机、磁力引纬织机等等。与有梭织机相比,无梭织机生产的织物在产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部分织造领域取代有梭织机,这个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从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无梭织机的技术发展和纺织工业的需求看,喷气织机高速化、宽幅化、系列化方面的进步较快,除在量大面广的棉织行业广泛应用外,在色织、提花等织物应用日益广泛,而剑杆织机的品种适应性、织物花色品种变化、适织范围更广泛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两种织机成为纺织工业应用数量最多的两类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