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石栗子

概况

异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里桐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大戟科石栗属植物石栗的种子。石栗属全世界有2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3m。幼枝密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6~12cm,顶端有2枚小腺体;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形,或近圆形,先端渐尖,长10~20cm,宽5~17cm,两端被锈色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不分裂或3~5浅裂。花单生,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顶生,长10~15cm,花序梗及分枝均被稠密的短柔毛及锈色星状毛;花小,白色;花萼不规则3裂;雌花子房2室。核果肉质,卵形或球形,直径约5cm,被锈色星状毛,有种子1~2。花期4~7月,果期9~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95页.图2920)

生境与分布:野生或栽培。通常生于山坡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种子不规则扁圆形,先端凸起,稍尖,直径2~3cm,外表有黄白色薄膜。种皮木质坚硬,厚约2mm,黄绿色或棕褐色,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种脐,种仁白色,富含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树皮含鞣质18.26%。种仁含油64.15%,脂肪酸中有:亚油酸41.9%、油酸20.8%、花生油酸28.9%、棕榈酸6.5%、硬脂酸1.9%。其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7。

药理

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1977:612。

药性

性味:《广东中药》:“甘,寒,有小毒。”

功效:通经。

主治:经闭。 《广东中药》:“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为末,5~7个。

使用注意:《广东中药》:“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