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合萌

概况

异名:水茸角(《华佗中藏经》),合萌草(《本草拾遗》),梗通草(《饮片新参》),自梗通(《本草正义》),水皂角(《分类草药性》)。

基源:为豆科合萌属植物田皂角的全草。合萌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1种。

原植物: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 L.,又名野皂角(江苏),木排豆(广西),拉田草(福建),野绿豆(浙江),野含羞草(湖南)。水皂角(四川)

历史:本品为中国传统草药,最早见于《华佗中藏经》。《植物名实图考》载:“田皂角,江西、湖南坡阜多有之。丛生绿茎,叶如夜合树叶,极小而密,亦能开合。夏开黄花如豆花,秋结角如绿豆,圆满下垂。士人以其形如皂角树,故名。狸医以为杀虫、去风之药。”其描述及附图即为本品。

形态:半灌木状草本。高0.3~1m,无毛。茎中空。双数羽状复叶,有闭合现象。叶轴长5~8cm。小叶20~30对,线状长圆形,长0.3~0.9cm,宽0.1~0.3cm,先端钝,有短尖头,基部圆形。托叶膜质,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少数,总花梗被疏刺毛,有粘质;苞片2,膜质,边缘有锯齿;花萼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冠黄色,有紫纹,长7~9mm,旗瓣无爪,翼瓣有爪,较旗瓣稍短,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无毛,有柄。荚果条状长圆形,微弯,荚节6~10,表面平滑或有小瘤突,内有种子1,肾形,黑褐色而有光泽。花期夏秋,果熟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42页.图26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河岸沙地、湿草地及田边路旁。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化学性质

附 果实含生物碱、皂甙,鞣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36。

药性

性味:甘、淡,寒; ①《本草拾遗》:“甘,寒。” ②《天宝本草》:“苦、淡、酸。” ③《四川中药志》:“涩,凉。”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平。”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凉。”

功效: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 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瘛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 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 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 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平肝明目,利尿。主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黄疸型肝炎,腹水,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夜盲症,结膜炎,荨麻疹;外用治外伤出血,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便不利:合萌6~15g,煎服。” ②《中藏经》:“治吹奶:水茸角不拘多少新瓦上煅干为细末,临卧酒调服4g,已破者,略出黄水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