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侧子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异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
基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子根的小者。
原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余项参见“川乌头”条。
药性性味:辛,热。有毒。 ①《吴普本草》:“神农、岐伯:有大毒。” ②《别录》:“辛,大热。有大毒。”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疹。” ②《别录》:“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瘘,又堕胎。” ③陶弘景:“疗脚气。” ④《药性论》:“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 《吴普本草》:“畏、恶与附子同。”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本草汇言》:“治脚气久不消:侧子30g,切片,童便浸5日。去宿便,再换新便,和黑豆100g同煮。俟豆熟,取侧子片晒干。每剂用侧子3g,木瓜15g,当归、川芎各4.5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倪朱谟《本草汇言》:“侧子散生附子旁侧,体无定在,其气热劣而轻扬,专于发散四肢,充连皮毛,为治风之药,多入瘫痪药中,古方多不用,迩来医家疗脚气有验。”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