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马宝
名称出处:《饮片新参》
概况异名:鲊答(《纲目》)、马结石(《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马科动物马胃肠道中的结石。
原动物:马Equus caball us orientalis Noack
历史:马宝之名本草未见。但《纲目》卷五十下兽部有“鲜答”一名,按其描述与现今所用之“马宝”类似。如李时珍曰:“鲊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如升许,大如鸡子,小者如栗如棒,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层叠”。《现代实用中药》记鲊答为马宝之别名。《中国动物药》归属兽类药。
形态:马是一种大型家畜,身高,健壮。头、颈长,有额发和鬃毛,耳壳长大,直立能动。四肢细长,第3趾特别发达,2、4趾只有残存的掌骨。尾很长,有栗、青、白等毛色。
生境与分布:由于人工长期驯养,其性温驯。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茎叶。中国广泛分布。
生药采集:四季均可采收,宰马时发现结石,取出洗净,晾干。药材主产于河北、内蒙、新疆、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贵州和西藏牧区。
鉴别
性状:本品呈圆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等,一般直径6~20cm,重250~2500g,也有小如豆粒者;外表面粉白色、灰白色或蛋青色,光滑,有光泽,亦有凹凸不平者。质坚硬。剖面灰白色而有层轮状涡纹。以个大、质重、坚实、光滑、灰白色、剖之显重叠层次者为佳。
显微 粉末:味淡,嚼之可成细末。用50%稀甘油装片观察,可见碎草的纤维以及许多呈不规则形颗粒状或多面体形的晶体,多数相聚成不定形团块;有时短条状晶体呈交织状排列,无色,半透明。(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37页A)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化学性质含磷酸镁、碳酸镁、碳酸钙等。
参考文献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14。
药性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甘、咸,平。” ②《中药志》:“甘、咸、微苦,凉。”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咸、微苦。有小毒。”
归经:入心、肝二经。
功效:镇惊化痰,清热解毒。
主治: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 ①《纲目》:“治惊痫、毒疮。” ②《饮片新参》:“清肝脑,化热痰,治痉痫,止吐衄。”③《现代实用中药》:“对于神经性失眠、癔病、痉挛性咳嗽等症有效。并能解毒,治痘疮危症。”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6~1.5g。
使用注意:《饮片新参》:“中寒痰湿者忌用。”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吉林中草药》:“治小儿惊痫:马宝6g,牛黄1.5g。共研细末,每次0.3g,日服2次。2岁以下小儿酌减。” ②《吉林中草药》:“治肺结核:马宝、百部各6g,白及12g。共研细末,每次1.5~3g,日服3次。”
单方应用:《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小儿癫痫,妇女癔病、惊厥:马宝0.3~0.6g(小儿酌减),研细末,1日2~3次,凉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