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兔骨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基源:为兔科兔属动物蒙古兔、华南兔、东北兔、高原兔等的骨骼。
原动物:兔Lepus tolai Pallas
余项参见“兔肉”条。
药性性味:甘,平。 ①《药性论》:“甘。” ②《四川中药志》:“平,甘、酸。”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消渴,头昏眩晕,疥疮。 ①《别录》:“主热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④《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泡酒。外用:醋磨涂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兔骨、响铃草、昏鸡头、天麻。水煎服。”
食疗:①《海上集验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 ②《动物脏器食疗验方》:“治糖尿病,烦渴多饮,易饥易食,多尿,以及疲乏、消瘦:兔骨250g,大麦苗100g。将兔骨砸碎和大麦苗加水2000ml,文火煎煮1~2小时即可,以汤水代茶饮,不拘次数。”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