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六年(596) 于下密县置潍州。大业二年(605)州废,改下密县为北海县,属北海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于北海县置潍州,八年(625)州废,北海县属青州。
北宋建隆三年(962)于北海县建北海军,乾德三年(965)仍为北海县,为潍州治。金、元均为潍州治。明洪武十年(1377)省州,改称潍县,为潍县治,属莱州府。
属登莱青胶道莱州府。
1913年属胶东道。
1925年属莱胶道。
1928年废道制,直隶于省。
1929年至1931年将
潍县的16个区划为10个区,今潍城区为第一、二、三区大部和第十区一部。
1938年潍县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2年12月,中共将潍县北部第四、五两区与寿光县第九、十两区合并建立寿潍县后,潍县其余八个区改为潍南县,今潍城区为潍南县一部分。
1945年10月,潍南县政府成立,属胶东行政区西海专区。
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于潍城、坊子及二者之间的毗连地区设立潍坊特别市,直隶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同年7月昌潍专区成立,潍县属之。
1949年6月3日潍坊特别市改名潍坊市,直辖于山东省。
1950年5月撤销潍坊市,并入潍县。同年11月恢复原潍坊市,属昌潍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隶属不变。
1961年10月复置潍县。
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为潍坊地区,潍坊市与潍县均属之。
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设置地级潍坊市;同时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同年10月,将原潍坊市和原潍县辖区划为三个区,其中将原潍坊市的城关、东关、南关三个办事处,东郊、西郊、二十里堡、红星四处人民公社和原潍县的望留、符山、杏埠、于河四处公社划为潍城区。
1992年7月2日,撤销大虞乡、梨园乡、于河乡、分别设立大虞镇、梨园镇、于河镇;撤销河西乡,设立北关镇。
1993年9月9日,撤销军埠口乡,设立军埠口镇;撤销杏埠乡,设立杏埠镇。
1994年6月21日,撤销潍城区大虞镇、梨园镇、廿里堡镇、北关镇,分别以原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大虞、梨园、廿里堡、北关4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5月23日,将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二十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划归新设立的奎文区。
潍城区位于潍坊市中部,胶济铁路两侧。东隔白浪河与奎文区、坊子区为邻, 西北与寿光市、西南与昌乐县毗连,北与寒亭区接壤。面积319平方公里。人口37万。 辖城关、南关、西关、北宫4个街道办事处,大柳树、望留、符山、军埠口、于河、杏埠6镇。
2000年,潍城区辖城关、南关、西关、北宫4个街道、大柳树、望留、符山、军埠口、于河、杏埠6个镇。
2001年,潍城区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30个行政村,55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3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万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区总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4个镇,230个行政村,56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3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万人。
2003年,全区总面积272.3平方千米。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12个行政村,55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36.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5万人。
2006年,潍城区辖4个街道、4个镇:城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军埠口镇、符山镇、于河镇、望留镇。
2007年,撤销军埠口镇、符山镇、于河镇、望留镇,设立望留街道、于河街道。望留街道由原原军埠口镇辖区、原符山镇的28个村、原望留镇辖区(2个村除外)组成,于河街道由原于河镇辖区、原符山镇的15个村组成。同时,将原望留镇的2个村划归南关街道,将西关街道的友爱社区划归北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