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可分为:非浸润癌(又称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由此可以判断癌组织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的可能性。非浸润癌的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内,没有突破基底膜出现转移,因而预后良好;早期浸润癌的癌细胞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但侵犯程度较浅,转移的可能性较小,预后次之;浸润癌的癌细胞则已经侵犯周围组织,并可形成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根据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可将乳腺癌分为:高分化(Ⅰ级)、中分化(Ⅱ级)、低分化(Ⅲ级)。人体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高度进化的有机体。在人体中,各个组织器官分工合作、细胞定位明确功能专一,细胞也高度分化成为发挥专一生理功能的群体单位。组织学观察人体正常细胞,常见细胞的形态呈现多形性和极性,外形不规则,细胞成熟,核较小,核仁染色较淡,一般无分裂象。一旦细胞发生癌变,细胞就会恶性增殖,分裂活跃,形态也趋向幼稚化。此时细胞外形呈圆形,体积较小,核仁较大,细胞核与细胞浆大小的比率(核浆比率)增大、核仁及染色质加深、出现染色质浓聚和核分裂象、以及细胞排列无序等一系列细胞分化程度和异形程度的变化。一般讲,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远处转移发生也越早。 低分化癌:癌细胞多呈圆形,核浆比率大,核仁和染色质染色深,细胞分裂活跃,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呈现幼稚化倾向强烈。此类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增殖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但由于此类肿瘤细胞的成熟度低,对化疗和放疗一般均比较敏感。如硬癌、炎性乳癌等。 高分化癌:癌细胞倾向于正常细胞的特征,核浆比率较低分化癌大,细胞分裂活跃,组织间仍可见残存的原组织形态。此类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不易发生转移或转移较晚,预后稍好。但此类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差。如导管癌、小叶原位癌、湿疹样癌等。 中分化癌:恶性程度和预后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组织学诊断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不是绝对地讲哪一种类型的预后就一定如何如何。在临床上也常见一些高分化的肿瘤在很早期就出现远处转移,也可以遇到低分化肿瘤对放、化疗出现抵抗。因此,客观地评价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临床意义,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和治疗后的反应,进行综合判断,才能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