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木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异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山黄皮、白木、山鸡米、大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芸香科小芸木属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和叶 小芸木属全世界约11种;中国产2种、1变种
原植物: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dka(Aulacia falcata Lour.),又名小柑(《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补编)。
形态:小灌木,高1~3m,茎枝浑圆,小枝、叶柄、叶脉、花轴及花枝等均被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1,互生,具柄,柄长3~7mm,镰刀状披针形,稀为卵形,长4~9cm,宽1.8~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钝圆向一边偏斜,两面无毛或背面有时密被长柔毛边缘具疏锯齿,侧脉通常5~7对。顶生伞房圆锥花序,花两性,细小,白色;花萼浅杯状,5裂,基部合生,萼片三角形,长不及1mm;花瓣5,镊合状排列,长圆形,长约4mm,外面被毛,内面无毛或仅先端有毛;雄蕊10,分离,长短相间,插生于花盘基部四周;花柱圆柱形,较子房长,柱头头状,子房被长毛,5室,每室有2胚珠。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cm,宽约7mm,成熟时朱红色或黄色,表面有腺点 种子1~2,种皮薄膜质。花期12月至翌年4月,果期7~9月,亦有10月开花至翌年3-4月果实成熟的(图见《海南植物志》.第3卷39页.图551)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丛林、次生林、旷野及沿海岸较于旱地区 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 印度支那半岛、缅甸、泰国和安达曼群岛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含生物碱和香豆素类成分
参考文献CA 1989;110:92079y。
药性性味:苦、辛,凉 ①《陆川本草》:“辛,温”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微苦,辛,凉” ③《中药大辞典》:“苦、辛、凉”
归经:肝、肾、心经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骨痛,喉痛,胸痹。 ①《陆川本草》:“驳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风湿骨痛”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散瘀行气,活血 治胸痹,跌打扭伤,感冒,毒蛇咬伤”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跌打内伤,喉痹” ①《中药大辞典》:“治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痛,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研末酒炒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