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朱砂根

概况

异名:凤凰肠、老鼠尾(《生草药性备要》),平地木(《花镜》、《植物名实图考》),石青子(《植物名实图考》),散血丹、浪伞根(《岭南采药录》),土丹皮(《广西中药志》),金锁匙、开喉箭(《湖南药物志》),大罗伞(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朱砂根的根。

原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Bladhia crenata Hara),又名红铜盘、大罗伞(《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始载于《纲目》.李时珍曰:“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椎夫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日长茂,与百两金仿佛。”《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平地木,《花境》载之,生山中,一名石青子,叶如木樨,夏开粉红细花,结实似天竹子而扁,江西俚医呼为凉伞遮金珠,以其叶聚梢端,实在叶下故名。根治跌打行血,和酒煎服。”至今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民间仍秒该植物为朱砂根。综合上述文献考证,并参考其附图,可以认为历来沿用的朱砂根确系本种。

形态:常绿灌木,高1~2m;有匍匐根状茎。根肉质,表面微红,横断面有小红点。茎粗壮,无毛。叶柄长8~12mm;叶互生,叶片革质或薄革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2~4cm,边缘具波状齿,并有显著的边缘腺点,无毛,或背面有时被小鳞片。伞形或聚伞花序,着生于特殊花被的顶端;花枝通常具叶2~3,长4~20cm;花梗长达1cm,无毛;花小,两性,5数,花长4~6mm;花萼基部连合,萼片长圆状卵形,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卵形,项端急尖,具腺点,外面无毛,里面近基部有时具乳头状突起;花药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具腺点。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6~8mm,红色,无毛,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223页.图4400)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90~2400m的山坡、山谷溪边林阴湿处。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后采挖根部,洗净晒干。药材产于福建、湖南、广西。

鉴别

性状:根茎略膨大。根簇生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5~25cm,直径2~10mm;表面灰棕色或暗紫褐色,具多数纵皱纹,有横向或环状断裂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与木部分离,皮部厚,约占横断面的1/2~2/3,类白色或浅紫红色,有散在朱砂点,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辛。以条粗、皮厚有朱砂点者为佳。

显微 根(直径)横切面:木栓层10~16列细胞,内侧1至数列细胞的内壁木化增厚似石细胞样;栓内层细胞有的含鞣质。皮层较宽广;内皮层明显,含棕色物质。中柱鞘有单个或数个相连的石细胞切向环列,长40~63μm,直径13~30μm。韧皮部狭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木化组织发达,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少数金黄色物质;木射线宽4~6列细胞,近中心部壁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单粒呈球形、盔帽形、卵形或半圆形,直径4~30μm,脐点呈点状、飞鸟状、裂缝状、星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67)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矮地茶素(Bergenin)、无羁萜(Fredelin)、β-谷甾醇和密花醌(Rapanone)等。金属元素含量:Ca 14500、K 5380、Mg 860、Al 570、Na 270、Fe 180、Cu 100、Zn 67、Sr 9、Cr 5、Ni 0.4、Co<0.3、Pb<0.2(单位均为ppm)[1]。并含环缩酚酸肽(Cyclic depsipeptide)[2~3],含三萜总皂甙,其甙元为仙客来亭(Cyclamiretin)A[4,5],以及朱砂皂甙,Ardicrenin[6]。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8;13(12):33。[2] CA 1987;106:133972x。[3] CA 1988;109:6957h。[4] 中草药 1988;19(11):499。[5] 中草药 1987;18(8):338。[6] 第三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北京市中国化学会天然有机专业组,1987:106。

药理

①抑菌作用 25%煎剂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1]。 ②其他作用 60%的乙醇提取的有抗早孕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914。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纲目》:“苦,凉。” 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③《陆川本草》:“辛、苦,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白喉,丹毒,淋巴结炎,劳伤吐血,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①《纲目》:“治咽喉肿痹,磨水或醋咽之。”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宽筋续骨。” 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干(疳)痞。” ④《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鹤膝风。” ⑤《湖南药物志》:“治劳伤吐血,血崩,心胃气痛,腹胀腹痛。” 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行血祛风,解毒消肿。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丹毒,淋巴结炎。外用冶外伤肿痛,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为丸、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射干,治咽喉肿痛; ②配桑寄生,治风湿骨节痛。

方选和验方: 《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节痛:朱砂根15g,木通60g,虎骨9g,鸡骨香9g,大血藤12g,桑寄生9g。浸酒1000ml,每服25~50ml,日2次。”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咽喉肿痛:朱砂根9~15g。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流火(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朱砂根干根30~60g。水煎,调酒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白带、痛经:朱砂根9~15g。水煎或加白糖,黄酒冲服。” ④《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治毒蛇咬伤:朱砂鲜根60g。水煎服;另用盐肤木叶或树皮、乌桕叶适量,煎汤清洗伤口,用朱砂根皮捣烂,敷创口周围。” ⑤遵义医学院附院《新医学资料》:“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用朱砂根10%水煎液,每服30ml,每天3次;或用粉剂1g装胶囊吞服,每天3次。或用蜜丸,日服3次,每次1丸(含药粉1g)。

食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肺病及劳伤吐血:朱砂根9~15g,同猪肺炖服。先吃汤,后去药吃肺,连吃3肺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