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土垠县,设东北道行台。天保八年(557年)将冀州一带百姓迁入,即“迁民聚堡“,设永济务,属无终县。
隋时属渔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属无终县。
唐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无终县改名玉田县,属河北道蓟州玉田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以永济务置蓟川县,旋废,仍为永济务,属玉田县。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境内随之入契丹管辖。
辽代大部为永济务,属玉田县,只是东南一部为石城,属滦州。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以永济务置永济县。金大安元年(1209年)为避卫绍王完颜永济之名讳更名为丰闰县,归属蓟州,东南一部仍为石城,属滦州。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丰闰县升为闰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撤闰州并入玉田县。至元四年(1267年)恢复丰闰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丰闰县改为丰闰署,属大都路蓟州。
明代丰闰县属京师省顺天府。洪武元年(1368年)改“闰“为“润“,属顺天府蓟州,“丰润”由此得名。
清代基本沿袭明朝建置,将原京师省改为直隶省。清初丰润县仍属顺天府蓟州。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属顺天府遵化州。雍正三年(1725年)属永平府。乾隆八年(1743年)因遵化建了皇陵,遵化升为直隶州,县地大部分属遵化直隶州,只有东南一部仍为滦州,属永平府。
民国2年(1913年)遵化州、滦州改为县,境内属津海道,分别为丰润、滦县所属。
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丰润隶属河北省。
民国24年(1935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丰润县是其中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县为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民国28年(1939年)10月,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属冀热察区委冀东区分委。
民国31年(1942年)4月因县长牺牲,县政府印章遗失,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
民国32年(1943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二专署。
民国29年(1940年)3月,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建立,辖境属冀热察区冀东办事处;7月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民国32年(1943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10月,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建立,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民国32年(1943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2年(1943年)2月,丰玉遵、丰玉宁联合县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8月,撤销丰玉遵宁联合县,再度划分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3年(1944年)1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从民国34年(1945年)1月起,将冀热边行署改为冀热辽行署。将原冀热边五个专署分别按晋察冀边区统一排列。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第十八专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十五专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冀热辽行署改为冀东行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冀东十五专署,丰玉宁、丰玉遵联合县属冀东十八专署。县城以南大部地区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河北省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35年(1946年)撤销联合县,重新建立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国民党占领区属河北省国民党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36年(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在丰润南部建立浭阳县(解放后称丰南县),县治在胥各庄(今丰南区胥各庄街道)。
民国37年(1948年)12月,丰润全境解放,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
1949年8月,撤销冀东行署,建立唐山专署,丰润县隶属之。
1954年7月,丰南县并入丰润县。
1959年8月,恢复丰润县建制。
1961年6月,经国务院决定,丰润县分为丰润、丰南两个县,丰润县属唐山地区行政公署。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为重建新唐山,197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于丰润县城东建立丰润新区。
1979年3月,将常庄、李庄子、刘家营3个人民公社以及东大街、白家沟、谷庄子、三里屯、刘庄子、甸子、大八里庄、东马庄、新房子9个生产大队从丰润县划出,归属唐山市郊区(今开平区)管辖。
1980年1月,丰润新区正式成为区级建制,命名为唐山市新区,为唐山市市辖区之一。上述区划归属新区。
1983年5月,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丰润县属唐山市。
2002年,原丰润县和新区合并组建丰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