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历史沿革

唐尧时为荆扬之域。

虞禹,分十二州,属荆州。

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

秦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

三国,吴孙权析下雉置阳新县,以县治阳辛得名。

南齐,属鄂州武昌郡。

陈,析阳新置永兴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后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大业三年(607年夏郡。

唐代,县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永兴县置永兴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兴军名兴国军,隶江南西道,领永兴县、通山县、大冶县3县。崇宁元年(1103年),属江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国军为兴国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领三县(永兴、大冶、通山)。十七年(1280年),兴国路总管府属江淮行省蕲黄道。十九年(1282年),属江西道。三十年(1293年),改属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克兴国,改兴国路总管府名兴国军。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改兴国军为兴国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兴国路为兴国府,属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四月(1376年),降府为兴国州,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省永兴以州治,领通山、大冶2县。属武昌府。

清初,兴国州仍领通山、大冶,同属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康熙三年(1664年)起,兴国州不再领县,属武昌府。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废府改道,改兴国州为兴国县,隶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三年(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

1952年6月,属黄冈专区。

1965年7月,属咸宁地区。

1997年1月1日,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