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阳澄湖洼地先后为吴、越、楚、秦等国的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自此始,阳澄湖沼泽低洼区属吴县所辖。
后历汉、晋、南北朝、隋、唐各代,吴县多次更名,阳澄湖洼地均随之所属。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割吴县地置长洲县,阳澄湖洼地划入长洲县治。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县下设都保(乡)、大保、保。今阳澄湖镇区为长洲县吴宫、益地、依仁3乡所分治。
宋绍兴(1131~1162)中期,阳澄湖洼地潮水大至,逐渐汇流成湖泊,独有两东北至西南的半岛伸入湖中,今阳澄湖镇域地貌形成,至明初“沺泾”得名。
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东南部置元和县。今阳澄湖镇区分属长洲县的益地乡(金生里)、依仁乡(仁义里)和元和县的吴宫乡(宝座里)管辖,直至
。
民国1912年1月,合清代的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为吴县,始置沺泾乡。今阳澄湖镇区分属沺泾乡、湘城市所辖。
1929年8月,撤沺泾乡,分成19个小乡,分属吴县第十五区(沺潨区)、第七区(湘城区);1934年2月,合并为5个小乡,分属吴县第九区(唯亭区)、第七区(湘城区)。
1937年11月,复设沺泾乡。境内各村分属沺泾乡、湘城乡,隶属吴县;1947年,境内设沺泾、消陆二乡,隶属于吴县阳澄区;翌年2月,撤消陆乡,“消泾”部分并入沺泾,隶属未变。
1949年4月,吴县解放,乡、镇区辖不变。
1950年3月,增建区划,原沺泾乡分划为沺泾、阳澄、消泾三乡,均隶属于吴县阳城区。
1956年3月,原沺泾、阳澄二乡合编为沺泾乡;消泾乡与陆巷乡合编为消陆乡,区属不变。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消陆乡的消泾地区并入沺泾乡,隶属吴县。
1992年11月,沺泾乡更名为阳澄湖乡;1994年2月撤阳澄湖乡,建阳澄湖镇,镇政府驻阳澄湖(市)镇阳澄街1号,隶属不变。
1995年7月吴县改为吴县市,阳澄湖镇隶属于吴县市,至2000年底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