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理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立制石(《本经》),肌石(《别录》)。
基源:理石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
原矿物:理石一般指纤维石膏Gypsum fibrosum。
历史:最早收载理石的文献是《本经》,列为中品。李时珍释其名曰:“理石即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故曰理石、肌石。”《别录》:“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寇宗奭谓:“理石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者,为长石。”苏恭谓:“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打用之,或在土中重叠而生。”从以上历代本草所述的性状、质地、产状均表明与矿物石膏的亚种纤维石膏相吻合。有人认为:“理石以石膏为主,伴生硬石膏。”这个可能性是有的,因在盐湖沉积物中,有时石膏与硬石膏共生;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亦可互相转变。但现今商品尚未发现以理石为名的药材出售。
形态:纤维石膏为石膏的亚种,系纤维状集合体。白色,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淡黄色等,条痕白色。一般半透明。丝绢光泽。硬度2,密度2.3~2.37g/cm3。
产状:石膏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互层出现。在盐类蒸发岩中,与硬石膏、石盐等盐类矿物共生,常由硬石膏水化而成;有时也产于热液矿脉中。
产地 产于湖北、陕西、山西、江苏等地。
生药采集:全年皆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杂石。
鉴别
性状:理石为纤维状集合体,呈板状、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易纵向裂开,纵裂面具纤维状纹理,并呈丝绢样光泽。无臭,味淡。
显微 在偏光显微镜下,薄片无色透明,低负突起;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或一级淡黄色。垂直010面上为平行消光,平行010面上为斜消光;光轴角NP∧C=38°,Ng∧C=52°;二轴晶;正光性。
理化:参见“石膏”条。
化学性质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参考文献南京大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80。
药性性味:甘、辛,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甘,大寒。”
功效:清热,除烦,止咳。
主治:①《本经》:“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②《唐本草》:“酒渍服之,疗癖,令人肥悦。” ③《别录》:“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使用注意:《雷公药对》:“滑石为之使,恶麻黄。”
医药家论述①寇宗奭《本草衍义》:“理石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者为长石,治疗亦不相辽。” ②李时珍《纲目》:“理石,即石膏中之长文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者。唐人谓石膏为寒水石,长石为石膏,故苏恭言其不似石膏也。”此石与软石膏一类二色,亦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