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胡桃仁

概况

异名:核桃仁(《纲目》)。

基源: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胡桃的种仁。胡桃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有6种,药用有2种。

原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历史:胡桃始载于《千金·食治》、《开宝本草》,收入果部,山果类。《纲目》载:“胡桃树高丈许,春初生叶。长四五寸,微似大青叶,两面相对,颇作恶气,三月开花如栗花,穗苍黄色,结实至秋如青桃状。熟时沤烂皮肉,取核为果。”根据所述,与本种相同。

形态:乔木,高20~25m,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则灰白色而纵向浅裂,小枝无毛,光泽,被盾状腺体。单数羽状复叶,长25~30cm,小叶5~11,稀3枚,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歪斜,近于圆形,边缘全缘或在幼树上有稀疏细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仅侧脉腋内有1簇短柔毛;小叶柄极短或无。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通常长5~10cm,雄花的苞片、小苞片及花被片均被腺毛,雄蕊6~30枚,花药无毛;雌花序簇状,直立,通常有雌花1~3枚。雌花的总苞片被极短腺毛,果序短,俯垂,有果实1~3;果实球形,外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或皱折,有2条纵棱,先端有短尖头,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内果皮壁内有不规则空隙或无空隙而仅有皱折。花期4~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81页.图762)

生境与分布:平原及丘陵地区广泛栽培,多生于湿润的沙质土壤。产中国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生药

采集:于白露前后采摘成熟的果实,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种子,晒干。药材主产于河北平山、正定,北京昌平,山西汾阳、阳泉、和顺,山东泰安;以河北产量大,山西汾阳所产品质佳。

鉴别

性状:种子完整者由2片脑状的子叶构成,一端有三角状突起的胚根,类球形,直径1~3cm;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凹凸不平,皱缩多沟。剥去薄膜状的种皮后显黄白色。质脆,子叶富含油质。气微弱,子叶味浓,油样,种皮味涩。

显微 粉末:黄白色。 ①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稍延长,直径14~28μm,壁薄,平直或微弯曲,有的略呈细小连珠状增厚,用水合氯醛液装置不加热,可见含不规则黄棕色块状物。 ②气孔存在于种皮表皮,常突出表面。扁圆形,直径(宽)43~68μm,长(高)29~48μm,保卫细胞肾形或广肾形,有的不等大,少数两端重叠,副卫细胞3~8个,不定式。 ③子叶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或类多角形,不规则纵横交错排列。 ④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⑤网纹细胞偶见,存在于种皮维管束基部处,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24~44μm,长60~144μm,壁稍厚,具斜向、横向条状或网状纹孔。 ⑥脂肪油滴散在。(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59页.图273)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内,防返油,防虫蛀。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58%~74%,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亚麻油的甘油酯、蛋白质、糖类、微量Ca、P、Fe、胡萝卜素、核黄素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

药理

给犬喂食含胡桃油的混合脂肪饮食,可使其体重增长很快,并能使血清白蛋白增加,而血胆甾醇水平之升高则较慢,它可能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45。

药性

性味:甘,温。 ①《本草图经》:“热。” ②《七卷食经》:“甘,温。” ③《医林纂要》:“甘、微辛,连皮涩。”

归经:肾、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肝、肾经。” ②《纲目》:“肾、肺经。” ③《本草撮要》:“足阳明,手太阴经。” ④《本草求真》:“入命门,兼入肺、大肠。”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①崔禹锡《食经》:“下气,主喉痹,杀白虫。” ②孟诜:“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③《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④《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 ⑤《七卷食经》:“去积气。” ⑥《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发痘疮,制铜毒。” ⑦《本草从新》:“治痿,强阴。” ⑧《医林纂要》:“补肾,润命门,固精,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汪颖《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动肾火。” ②《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③《本草经疏》:“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④《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破故纸、杜仲,治肾气虚弱、腰重腰痛。 ②配杏仁、人参,治久咳不止。 ③配枳壳、皂荚,治赤痢不止。 ④配肉苁蓉、当归、火麻仁,治肠燥便秘。 ⑤配沙参、紫菀、款冬花,治肾虚气喘、咳嗽。 ⑥配金钱草、滑石、海金沙,治泌尿系统结石。 ⑦配杏仁、麻黄、百合,治慢性气管炎。

方选和验方: ①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肾气虚弱,腰重腰痛,起坐艰难:胡桃(去皮膜)20个,破故纸(酒浸、炒)240g,大蒜(熬膏)120g,杜仲(去皮、姜汁浸,炒)500g。同研末,蒜膏为丸梧子大。每服30丸,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 ②胡桃丸(《三因极-病证方论》)治唇干口燥、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大便燥实,或小便大利而不甚渴:胡桃肉(去薄皮,研)、白茯苓、附子(切片,生姜汁150ml,蛤粉0.3g同煮干,焙)。上药等份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丸,米饮调服。 ③《续传信方》:“治湿伤于内外,阳气衰绝,虚寒咳嗽,腰脚疼痛:胡桃仁(捣烂)600g,补骨脂(酒蒸)300g。研末,蜜调成饴状服之。” ④《纲目》:“治久咳不止:核桃仁(煮熟、去皮)50个,杏仁(汤浸去皮,麸炒)350个,人参150g。同研并作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丸,人参汤下,日2~3服。” ⑤《普济方》:“治产后气喘:胡桃仁(不必去薄皮)、人参各等份。切细,每服15g,水煎服,频频呷服。” ⑥《御药院方》:“治气血虚弱,四肢痿弱:胡桃仁、破故纸、柴胡、萆薢,上4味各120g。同捣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温酒、盐汤任下。” ⑦《圣济总录》:“治赤痢不止:枳壳、胡桃各7枚,皂荚1挺。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研细,分为8服。每临卧及二更、五更各1服,荆芥汤下。” ⑧《贵州草药》:“治肾虚、耳鸣、遗精:核桃仁3枚,五味子7粒。蜂蜜适量,于睡前服食。” ⑨通真延龄种子丹(《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治阳痿:胡桃肉、五味子、砂仁、车前子、菊花、天门冬、柏子仁、鹿角霜、人参、黄柏、没食子、补骨脂、鹿茸、沙蒺藜各60g,淮山药、麦门冬、杜仲、覆盆子、牛膝、何首乌各90g,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鹿角胶、肉苁蓉各120g。研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12g,龙眼汤或淡盐汤下,日3服。 ⑩《中华进补大全》:“治气喘、动则加剧:胡桃肉50g,补骨脂15g,人参10g,五味子6g。共研末。每服10g,温水送服。” ⑾芝麻胡桃膏(《艾滋病的中医防治》)治艾滋病所表现的脾肾两虚、津枯所致的大便秘结:芝麻、胡桃仁等份。捣成泥状。每服20g,每日3服。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小便频数:胡桃仁煨熟,卧时服之,温酒下。” ②《传信适用方》:“治醋心:胡桃仁,以干姜汤送服。” ③《海上集验方》:“治石淋:胡桃仁30g。细米煮浆粥30g,相和顿服。” ④《梅师集验方》:“治烧伤:胡桃仁烧黑,捣成泥状外敷。” ⑤《药物与方剂》:“治老年慢性气管炎之体虚久咳:胡桃仁炒研,加蜜同服,每服9g,日3服。”

食疗:①《中华进补大全》:“治尿道结石,大便秘结:胡桃仁50g,鲜藕100g,粳米50g。煮粥,加糖适量服。” ②《中华进补大全》:“治肺虚气喘,四肢乏力:胡桃仁15g,人参6g,牛奶50g。隔水炖熟食用。”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胡桃仁,味甘气热,皮涩,肉润。孙真人谓其冷滑,误矣。近人医方,用治痰气喘嗽,醋心及疠风诸病,而酒家往往醉后嗜之。则食多吐水、吐食、脱眉及酒同食咯血之说,亦未必尽然也。但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而痰火炽热者,不宜多食耳。”“胡桃,通命门,利三焦,养气养血,与破故纸同为补下焦肾、命门之药。夫命门气与肾通,藏精血而恶燥,若肾、命门不燥,精气内充,则饮食自健,肌肤光泽,肠腑润而血脉通,此胡桃佐补药,有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也。命门既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足虚痛者宜之,内而心腹诸痛可止,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洪氏《夷坚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敛肺,盖不知其为命门、三焦之药也。” ②程鸾池《医林纂要》:“胡桃,昔人云,留皮则入肾、命,去皮则入肺。愚按凡仁皆润而多入心,下行则入命门。肾命得补,精气坚固,则阳气自行于三焦以上达膻中,肺自得其温润而寒嗽除矣,不必以留皮去皮分上下,但连皮则能固能补,去皮则止于能行能润耳。”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胡桃,味甘则三焦可利,皮涩则气可敛而喘可定,肉润则肺得滋而肠可补。疮肿、鼠瘘、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结。惟肺有热痰,暨命门火炽者切忌。养血去皮用,敛涩连皮用。” 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痛腿痛,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咳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症。其性又能开坚散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