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的“美称”河北 张木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
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
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
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有关书信的诗词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2、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3、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
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4、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