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从赣县划出七乡,加上庐陵、泰和部分地区,以年号为名,建“兴国县”。设县治于潋江镇。此后,兴国辖区虽有变化,但县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文天祥曾在此开府抗元,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部分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毛泽东同志做过《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在兴国办过“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
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称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陈毅元帅曾兼任过中共兴国中心县委书记,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等也都曾先后在兴国从事过革命活动,在兴国先后创办了中共兵工厂、中央造币厂、中央红军总医院等。在参加长征的红军12个主力师中有7个师是从兴国出发的,其中“兴国模范师”、“少共国际师”、“中央警卫师(工人师)”三个师大多是兴国子弟。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有5万多名,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23179名,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
建国后,兴国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有56名,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兴国是中国客家居民聚居的主要县份之一,主要来自今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6省,尤以河南、甘肃两省为多。兴国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是山歌,素有“山歌之乡”之称。兴国山歌源于唐代木客山歌,是兴国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
苏维埃时期,在动员兴国人民参军战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流唱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一首典型的兴国山歌。现代山歌戏《山歌情》、山歌剧《秀嬷》、《兴国山歌情歌对唱》等多次获奖。
1949年8月8日,兴国解放。8月8日至10月中旬,隶属江西省赣州专区。10月中旬后,隶属赣西南行政区宁都分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隶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隶属赣南行政区。
1964年5月,重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隶属赣州专区。
1971年2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州地区,隶属赣州地区。
1999年7月1日,赣州撤地设市,兴国隶属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