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保护大脑,调节气候变化对机体的刺激外,还反映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等各个阶段的健康程度。中医学关于“肾主毛发”的理论和“发为血之余”的说法。所体现的正是这种科学的思想。
洗头的目的在保持头皮滋润:毛发光泽的同时。还在于清除头皮上的油脂和粘附在头发上的灰尘、细菌。如不及时把这些不洁之物清除掉,一会给人的头部戴上一层“紧箍咒”,影响到头发的美观和头部正常机能的发挥:二会阻塞皮脂腺的开口,影响油脂的分泌,使头发变得干枯。有人担心,头发洗得过勤会不会使头上的油脂损失太多,使头发变得干枯不荣?恰恰相反,清除了头皮上的污物,有利于皮脂腺新陈代谢过程的提速,加快头部油脂的分泌,从而使头发变得更具光泽。头屑过多的人,选择经常洗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其它。有资料透露,欧美人每周平均洗发6-4次。日本人每周5次,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周2—2.5次,农村居民的次数更少。这除了客观条件之外,对洗发缺乏科学认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健康教育学会建议,最适宜的洗发次数是每周4—7次,国人应不断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科学研究还发现。头发的整洁与否,可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脏兮兮、油乎乎的头发,容易使人的头脑产生沉重感,甚至使人的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出现下降。如果头皮经常发痒,还会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影响工作效率和正常睡眠。
洗头的正确方法是轻轻挠、慢慢揉,在完成清洁程序的同时,起到对头皮的按摩作用。这种经常性的按摩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大脑供血功能的加强和对头发的营养。那种轻易不洗头,洗一次就用力去挠抓,恨不得把头皮抓出血来,以解解烦、除除痒的打突击战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头皮的强烈刺激,只能是一时痛快,“以痛压痒”的结果,不仅越压越痒,还会增加头屑的生成。如抓破了头皮,引起头部感染,事情就更复杂化了。在对头发的保护上,洗发剂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在清洁头发的同时,对头发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起码不能对头发造成伤害。目前在洗发剂的宣传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生发、乌发、增发、美发药物夸大其词的宣传,不少产品充其量只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应仔细鉴别和予以制止。德国学者总结出的“头部通风、经常晒太阳、用温水洗、少用吹干、用普通香波、晚上戴含有橄榄油的头套睡觉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门的治疗剂”,是被公认的有效的护养头发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