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enkou suzhi
[外文]:quality of population
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又称人口质量。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通常称之为德、智、体。思想素质是支配人们行为的意识状态,文化素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人口群体是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控制人口数量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而提高人口素质反过来又会促进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的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法纪观、社会公德、个人私德、思想品行、修养操守……等等。人口的思想素质有明显的社会性,思想素质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尊老爱幼这些可比的指标,以及青少年犯罪率和刑事犯罪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人口群体的思想素质水平。中国倡导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着眼于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素质。
人口的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文化科技知识。单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一个国家的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主要是受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构成等。人口的文化素质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代,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人口的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身躯完损、体质强弱、耐力大小、智能高下、反映快慢等。影响身体素质的好坏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影响。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是平均身高、体重、坐高、青少年每10年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相对平均体力和耐力水平,此外还有残废低能人口比重、遗传病患者比重、传染病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总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见生命表),等等。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有赖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医疗条件和加强群众性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