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71—前221年(春秋战国时),虔南先属吴,后属楚。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后分36郡,虔南属南壄县地,隶九江郡。
西汉时期,九江郡曾改称淮南国、豫章郡,后复名九江郡。虔南仍属南壄县地。
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称南野县,虔南属南野县地。195年(献帝兴平二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南野隶之。虔南属南野县地。
三国时属吴。236年(嘉禾五年),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并析南野地置南安县。虔南属南安县地。
280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南安县为南康县,虔南隶之。太康三年废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虔南属南康郡南康县地。
南北朝时,南康郡曾改称南康国,后又复为南康郡,虔南均属南康县地。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南属虔州南康县地。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废郡改州,虔南属江南道虔州南康县地。
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县东南部地置南安县,虔南属南安县地。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全国析10道为15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虔南属江南西道的虔州南安县地。
742年(天宝元年),改南安县为信丰县,并在县南部置虔南镇(今龙南县及全南南片)。虔南属信丰县地。
五代十国时,918年(后梁贞明四年),改信丰南部的虔南镇为虔南场。953年(南唐保大十一年),将虔南场改为龙南县。至此,虔南南片属龙南县,北片属信丰县。
1121年(北宋徽宗宣和三年),龙南县改名虔南县。1153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南县复名龙南县,隶属同前。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龙南县并入信丰县,虔南属信丰县。1309年(元武宗至大二年),复置龙南县,虔南北片属信丰县,南片属龙南县。
1365年(明太祖吴二年),改赣州路为赣州府。1376年(洪武九年)布政司下设府、县,虔南分属龙南、信丰县。
清初沿明时建置,虔南仍分属赣州府下辖的龙南、信丰两县。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划龙南之大龙、新兴、太平和信丰县之镇南、杨溪、步口、回戈7堡为(军事)分防地。分防汛驻观音阁,隶赣县后营。次年改归横营统辖。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划龙南县的大龙堡、新兴堡和信丰县的镇南堡、杨溪堡、步口堡、回戈堡置虔南厅,隶赣州府。虔南从此列为县一级政权建置。
1913年(民国2年),统一全国县制。虔南厅改为虔南县,隶属江西省政府。
民国3年,全国设省、道、县三级,江西省分为四道,虔南县隶属赣南道。
民国15年,废赣南道,虔南县复隶江西省政府。
1918年6月(民国7年),讨袁护法之役,护国第二军及桂军一部由广东英德、翁源进克全南。
1922年5月(民国11年),北伐军许崇智等部由广东翁源进克全南,后向龙南赣州挺进。另一支赖世璜、李明杨部退守全南月余后转往广东和平等地休整。
1926年12月(民国15年),本县人任甫庭参加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经人介绍加入中共党组织,为全南最早一名中共党员。
1929年1月(民国18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信丰崇仙来到全南龙下,后转向闽西。同年,中共信丰南区工委钟九妹到龙下开展农民运动,秘密组建军赤卫队和农民协会。同年8月,中共南雄县委书记曾昭秀在社迳曾屋主持成立大曾屋村党小组,为县内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民国20年,国民党出于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需要,将虔南县划入安全县(包括龙南、定南、安远、寻乌、会昌、上犹、崇义、大余8县),直属于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
民国21年,撤销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将江西省划为13个行政区,虔南县隶属第十三行政区。
民国22年,第十一、十三两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区。次年又改称第九行政区,虔南县隶属第九行政区。
民国24年至31年,全省行政区虽几经变更,但虔南县均属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虔南。9月1日成立虔南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月隶属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隶属赣州专员公署。
1954年6月隶赣南行政区公署。
1957年,改“虔”为“全”,称全南县。
1964年5月隶属赣州专员公署。
1978年7月隶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9年6月撤地设市后,全南隶属赣州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