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朝以来,喀喇沁旗大地先后为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奚,契丹,汉,女真,蒙古诸民族领地。战国后期东胡族对燕国北境构成军事威胁,燕将秦开南沙败东胡,构筑长城,沿线设置五郡,今喀喇沁旗境属右北平郡辖。魏晋后,鲜宇文部东造成建牙帐于紫蒙川。唐贞观年间,设饶东乐都督府、公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属两府。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辽帝吸收汉文化,拓展缰土,创契丹大小字,兴办农牧业,成为雄居北方的强大政权。金灭辽后,战争频仍,经济衰退,旗内石泉沟古战场讲述着金戈铁马、血染青山的历史。元朝建立后,喀喇沁旗境属上都路辖区。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济拉玛)为后来迁居喀喇沁地区的兀良哈部的先祖。
明天顺六年(1462年)博罗特领胡骑1万余东行,归兀良哈地方。从此出现了兀良哈三卫的喀喇沁部。
天聪二年(1629年),喀喇沁部元臣扎尔楚泰之子济拉玛十四世孙苏布地,偕同族叔父色楞,举部降金。封占喀喇沁左、右翼旗之地。天聪九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斯齐布被任命为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掌管建平、喀喇沁等地,色楞被任命为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掌管今喀左、凌源一带地方。喀喇沁左、右2旗和吐默特左、中、右3旗统属内蒙古卓索图盟领辖。
清朝(1644-1912)对大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3年一会盟,各杞萨克旗独立执政,由清廷直接统辖。清廷对蒙旗王公贵族封官晋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杞萨克固鲁思奇布为贝勒,第三任杞萨克班达尔沙晋郡王,第八任杞萨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封亲王衔。
辛亥革命(1912年)成功后,喀喇沁右旗杞萨克贡桑诺尔布组建蒙古王公联合会并发表声明赞成共和,同建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