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泉州市惠安县的历史沿革

汉属会稽。唐属武荣州,开元八年(720年)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首任知县崔知节。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称螺城,简称“螺”。置县时,设崇武、崇善、城山3个乡,下辖太康、守节、礼兴、民安、平康、归化、祥符、尊贤、崇德、民苏等16个里,共66个铺 。

庆历八年(1048年)改为18个里,仍以3个乡管辖。元代元贞(1295:1297年)年间,改为文质、行满、忠恕、信义4个乡,仍辖18个里(其中文质乡4个里、行满乡5个里、忠恕乡4个里、信义乡5个里);下辖35都,合城区在坊共36都。明沿元制。至嘉靖(1522:1566年)年间因倭寇劫掠和兵、疫连年,户口减耗,有些都随宜合并,缩减为30个都(含在坊),下辖80图;每图10甲。清初“迁界”,濒海居民移入内地,东南地区的图、甲十减六七。康熙二年(1663年)改里为铺,全县设68铺(其中县治内8铺)。

民国初废“府”设“道”,惠安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各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省,惠安县隶属“兴泉省”;同年 “闽变”失败后,南安县仍直属福建省政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

民国23年(1935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1938年移永春,1943年移泉州)。

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解放,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9月改属晋江区专员公署。

1955年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地改市”,改称泉州市)。

1996年惠安县北部的七个镇(山腰镇、南埔镇、界山镇、后龙镇、峰尾镇、前黄镇、涂岭镇)划出成立肖厝管委会,2000年成立泉港区;

1997年,惠安县面积972.9平方公里,人口119万,辖17镇2乡:螺城镇、崇武镇、东岭镇、东园镇、黄塘镇、净峰镇、螺阳镇、洛阳镇、山霞镇、涂寨镇、辋川镇、张坂镇、南埔镇、后龙镇、山腰镇、涂岭镇、埭港镇、百崎回族乡、小岞乡,县政府驻螺城镇。

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将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划归泉州市泉港区管辖。2000年,撤销小岞乡,设立小岞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惠安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2009年,惠安县辖螺城、螺阳、黄塘、紫山、洛阳、东园、张坂、崇武、山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辋川15个镇和百崎回族乡。2010年6月,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及惠南工业园区一起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惠安县辖螺城、螺阳、黄塘、紫山、崇武、山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辋川12个镇,共11个社区,206个行政村。

2010年03月08日,惠安南部的张坂镇、东园镇、洛阳镇、百崎回族乡划出惠安,惠安的行政管辖区也由1996前的23个乡镇变为12个:螺城镇、螺阳镇、黄塘镇、紫山镇、崇武镇、山霞镇、涂寨镇、东岭镇、东桥镇、净峰镇、小岞镇、辋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