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学校要把握“势”和“变”,以强大动力实现新时代新目标。以工为主的地方行业特色大学新文科如何发展?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武汉工程大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积势蓄势谋势,谋求新文科发展新优势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26位;在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92名,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武汉工程大学作为省属地方高校,具有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建设新文科有基础、有积淀,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中不断被赋予新动能。管、经、文、法、艺术、教育学通过“E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平台,先期开展“大文科”的探索;与化工、材料、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实现交叉融合,自2003年开始便开展了“E ” 实验班、“化工侯德榜班”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宜化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2011年以来,学校将教学研究的重点向“两型两化”倾斜,重点支持相关主题的研究和教学改革。2014年王存文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教学成果《“E ”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化工类院校和省内高校中产生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审时度势,借势发展,武汉工程大学以2009年王存文教授领衔获批的国家级“E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构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学科新体系的重要平台。学校把握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努力推动新文科改革建设,打造新文科新高地新高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在“双一流”“双万计划”建设中,学校已立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科的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奠定了新文科的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型思政公选课《加油中国》2020年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湖北省“中国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建设,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线下课程,由学校党委书记程幼金、校长王存文带头主讲,能源化工底色突出,具有学科专业多元、多师同台出彩、合力共育新人等鲜明特点。2021年7月教育部公示首批新文科建设项目,王存文教授领衔的《地方行业特色大学新文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建设位列其中。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于变局中育新文科开新局
回顾武汉工程大学“十二五”以来的“大文科”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2015年,学校全面实行学季制教学制度改革,率先实施了以“减时保量、提速增质”为目标的学期制度改革,将一学年、两个学期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学季,并按照学期制度改革方案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设置了文体活动周、学术活动周、入学季、 毕业季、工程实践季等环节。
学校以“一本生源”为起点,以“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工程化) 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习,创新)等环节为核心,配套实施“四项制度”(大类招生制度、选拔分流制度、学季制度、导师制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学校开设电子商务(AI双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AI双专业),“人工智能 ”融入管理学、经济学,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深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学校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打通文理工交叉、科研与教学的堵点、难点,畅通了运行机制;完善了现代大学依法治校的治理制度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先后出台《武汉工程大学章程》《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3)》等系列规章制度。《地方行业大学“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获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面向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校级第九届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武汉什么时候入梅什么时候出梅2022武汉冬季雨水多吗2022年武汉冬天有暖气供应吗2022武汉冬天学生要盖几斤被子2022年武汉冬天下雪吗武汉taxi小程序叫车靠谱吗武汉市民防应急包什么时候领2021武汉实行电子驾照了吗2021武汉粮道街酸奶大麻花在哪个位置武汉欢乐谷万圣节几点开始预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