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alangcai
中国清代专供御用的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系仿照铜胎画珐琅的特征烧制的,是在红、黄、蓝、绿等色地上绘以花卉纹饰。初使用西洋珐琅料,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六年(1728)在造办处珐琅作内仿炼西洋珐琅彩成功,自此即使用国产珐琅彩。珐琅彩瓷器用景德镇御窑厂烧好的薄胎白瓷,由造办处珐琅作的景德镇名画师从事描绘,纹样都是指定的画稿,画好后再入炉火烘烤而成。雍正年间(1723~1735)和乾隆时期(1736~1795),珐琅彩多在白地上彩绘,纹饰用传统绘画技法描绘,并配有五言或七言诗句,上下有两方印章。瓷胎具备了薄、轻、坚、细、洁的特点,画工精细工整,色彩鲜艳瑰丽。珐琅彩瓷器的底部均书写年款,有蓝色、胭脂色堆料款及青花款,字体有楷、篆书两种,书 4字者为康熙或雍正御制,书 6字者为“大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料的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彩中,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色素,即可成具色泽的珐琅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康熙珐琅彩料做过分析测定,初步确定着色原素为:黄色为锑、铁,蓝色为钴,白色为砷,鲜红为金,粉红为金、砷,紫色为钴、金。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