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鼓室肌的作用 | 鼓室的临床意义

1. 鼓室的临床意义

症状

典型表现

耳鸣是一种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所涉及疾病众多,临床上同是耳鸣,特征也千差万别。可从不同的方面描述其临床特征:

1、音调

有低、中、高不同音调,声音特点有风声、吹风声、汽笛声、蝉鸣声、嘴声、拍击音、雷鸣声、多种声音的混合音等。

2、响度

从极轻,若隐若现到声音极大,难以忍受。

3、持续时间

有间断性、持续性之分。

4、侧别

单例、双侧发作,单侧者更应注意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5、发作特点

(1)有的耳鸣有时间规律:比如在某特定时间段发作,可能与病人的身体其他状态或周围环境有关。如夜间耳鸣,可能与夜间周围环境安静,耳鸣声音不能很好地被掩蔽有关,或特定时间段血压高,引起耳鸣。

(2)有的与体位有关:改变体位耳鸣情况改变,比如咽鼓管异常开放病人,在头低位时耳鸣可立即消失,血管搏动性耳鸣在压迫颈部或枕部血管时耳鸣消失或减轻。

(3)有的病人耳鸣症状单独存在,有的伴随其他症状,如耳聋、眩晕、头痛等。不同疾病耳鸣特点、伴随症状可能明显不同。

原因

总述

引起耳鸣的原因很多,疾病性耳鸣根据有无声源刺激分为真性耳鸣和体声性耳鸣。真性耳鸣有耳部或其他部位疾病引起,没有声源刺激却主观闻及的声音,为真性耳鸣,常见于外耳病变、中耳病变或贫血等疾病。体声性耳鸣指某些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发出异响,也就是有声源(体内声源)引起的耳内闻及的异响。这些声音有的可被他人听闻、仪器检测或可被改变体位、屏住呼吸、压迫血管等抑制,比如发生于腭肌痉挛和咽鼓管异常开放的耳鸣。还有非疾病性耳鸣,即生理性耳鸣,指在特殊环境或体位时,在耳内出现的声音。包括吞咽运动时,听到的咽鼓管开放的“咂嘴”声;极其安静环境中听到的血液循环的嗡嗡声;侧卧枕上时,同侧耳听到的有节律的、并有强弱规律变化的搏动声,此为耳周动脉搏动传导所致。严格地讲,这些不能属于耳鸣。

症状起因

1、真性耳鸣

(1)外耳病变:如外耳道阻塞引起,包括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异物、出血、肿瘤等。

(2)中耳病变:鼓膜穿孔,尤其是外伤性鼓膜穿孔早期,耳鸣较重;急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不良、听骨链异常等均可引起耳鸣。

(3)内耳病变:耳硬化症、梅尼埃病、内耳感染、外伤、迟发型膜迷路积水、突发性耳聋等。

(4)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消耗性疾病导致的低体重、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压异常、肾衰等,可因内耳血供障碍、神经营养缺乏、毒血症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5)药物:具有耳毒性的某些药物应用不当可导致耳鸣,如万古霉素、甲氨蝶呤、某些抗抑郁药等。

(6)老年全身功能减退:表现老年性耳聋、噪声损伤、原因不明的短暂耳鸣等。

(7)心理因素:部分患者的耳鸣,可能与睡眠障碍、神经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心理紊乱有关。

(8)其它:听神经瘤、颅脑外伤等。

2、体声性耳鸣(客观性耳鸣)

(1)血管性耳鸣:临床常见,多为搏动性耳鸣,与脉搏节律一致,由动脉搏动引起者声音较高,由静脉搏动引起者声音较低,如为动静脉,则多为吹风样杂音。无器质性病变者多间断发作,可能与体位、疲劳、精神状态有关,有器质性病变者耳鸣多持续,同时可有其他症状伴随或出现。包括的疾病有高血压、血管异常受压、动静脉瘘、动脉瘤、颈静脉球体瘤,其中以血管受压扭曲较常见。

(2)肌性耳鸣:最常见的为腭肌阵挛,耳鸣为与肌阵挛同步的“咔嗒"声。颈椎病、颈部扭伤等使颈部周围肌紧张增强,鼓膜张肌、链骨肌痉挛出现耳鸣。

(3)呼吸性耳鸣:多见于咽鼓管异常开放者,可闻及自己的呼吸声或自声过强的不适感明显。一些消瘦的病人可出现。

(4)下颌关节功能异常性耳鸣:下颌关节咬合不良导致关节运动时异响,往往他人可闻。

常见疾病

耳硬化、美尼尔病、听神经瘤、高血压、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脑炎、脑震荡、多发性硬化、咽鼓管开放、颈动脉瘤、颈静脉球体瘤、血骨瘤、动脉栓、颞颌关节病变、咬合不良等。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短期内反复发作短暂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肢体无力;或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瘫痪或昏迷等,须警惕脑卒中的可能。

2、严重头部外伤后,持续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意识不清或昏迷等,须警惕颅内严重损伤。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出现;

2、伴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

3、伴头晕、头痛、高血压等;

4、伴精神亢奋、失眠、食欲亢进、消瘦、心悸、突眼等疑似甲亢表现;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等。

耳鸣伴发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1、若有严重外伤,突发剧烈头痛、昏迷等危急情况是,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单纯的耳鸣,或伴有其它耳病表现者,应去耳鼻喉科。

3、怀疑高血压导致者,可先去心血管内科调节血压。

4、怀疑与甲亢有关者,可去内分泌科咨询。

5、无法找到病因的耳鸣,甚至幻听,可咨询精神心理科。

就医准备

1、若耳鸣严重,引起听力障碍者,注意在他人陪同下外出,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需要对耳部进行检查,避免耳环等装饰品,以免妨碍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过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耳鸣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在何种情况下,耳鸣会加重或减轻?

3、除耳鸣,您是否还有疼痛、眩晕、听力障碍等情况?

4、耳鸣会对影响您的睡眠吗?

5、您以前有过耳鸣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最近耳部受过强烈噪音等影响吗?

7、您近期有过受凉感冒、耳部外伤或头部外伤等情况吗?

8、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用药控制?

9、您使用过药物治疗耳鸣吗?什么药物?

10、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平时喜欢喝酒或咖啡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耳鸣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失聪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耳内有无异常,并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一些测定耳鸣的检查,还会通过常规的鼻咽检查寻找病因。必要时还会建议患者做心、肺、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来寻找病因。

体格检查

医生重点对耳内情况进行检查,观察耳内有无鼓膜内陷,了解鼓膜穿孔的位置及大小、鼓室的状态和咽鼓管的通气度。医生也会常规进行鼻咽检查,查找可能的病因。客观性耳鸣可用助听器或听诊器进行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患者有无心、肺、神经系统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通过MRI、CT等检查了解患者有无耳鸣相关的结构异常。

其他检查

听力检测是诊断耳鸣的主要步骤。听力检查包括音叉检查、纯音电测听、超听阈检查、言语测听、听阻抗测听及电反应测听等方法。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起病情况、有无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伴随症状,如眩晕、血压改变等,结合体格检查、听力检测、耳部检查的结果做出诊断,试验性治疗的结果也对医生的诊断有所帮助。应注意与听幻觉的鉴别。

诊断依据

1、问病史分析病情

(1)医生会详细询问起病情况、耳鸣性质、程度、侧别、发作规律等。

(2)医生会了解患者有无耳病及使用耳毒性药物,颅脑外伤、噪声损伤、眩晕或烟酒过度等病史,了解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病史。

2、伴随症状分析

(1)听力下降: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如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异物等阻塞因素,以及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听神经瘤等病变引起的耳鸣。所以在有听力下降伴发时,首先要确定有无耳部疾病同时存在。

(2)眩晕:耳鸣同时有眩晕,尤其是真性眩晕,多提示同时有前庭病变存在,如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早期可耳鸣、眩晕;耳带状疱疹的病人也可因病毒侵犯而出现眩晕。

(3)头痛:外伤、颅内肿瘤等患者可出现头痛,但耳鸣也可能是听神经瘤早期的唯一症状。

(4)平衡障碍:患者常伴有前庭末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5)血压改变: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引起耳鸣,早期耳鸣与血压变化伴随出现,但血压改变持续时间持久以后,内耳血供障碍,会出现持续性耳鸣。

3、辅助检查

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听力检测、耳部检查等,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4、治疗性观察

实验性治疗对耳鸣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如经咽鼓吹张后耳鸣减轻或消失。可断定其病变位于传音器。反之,如虽经长期吹张,但耳鸣仍无改进者,其病变可能位于感音器。

鉴别诊断

耳鸣应与听幻觉相鉴别。耳鸣常是单调躁音,如轰轰声、嗡嗡声、嘶嘶声、铃响声、蝉鸣声或汽笛声等,而听幻觉是一种精神异常所引起的幻觉,患者常诉有奏乐声、说话声、合唱声或其他难以解释的声音等。

治疗

预计治疗

首先需要寻找病因并进行病因治疗,同时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病因治疗例如分泌性中耳炎可选择吹张或鼓室穿刺抽液,噪声造成的耳鸣则需要脱离噪声环境,有手术指征的选择手术治疗等。缓解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改善耳蜗供血、改善内耳的能量代谢及营养,或者利用掩蔽疗法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用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放松等。此外还有电刺激疗法、催眠疗法、针刺疗法以及中医中药等,对耳鸣有一定疗效。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若能找到原发病变,并采取特殊治疗,则不论主观性或客观性耳鸣,均能获得较好效果。例如分泌性中耳炎常可在吹张或鼓室穿刺抽液后,耳鸣立即消失;又如早期噪声性聋所致耳鸣,一般在脱离噪声环境后,可获得缓解或消失。客观性耳鸣也多在纠正病因后消失,例如咽鼓管异常开放经保守或手术治疗,解除其过度通畅后,耳鸣即可缓解或消失;又如动、静脉瘘或畸形,通过手术纠正后可使症状缓解;再如椎动脉交通支病变所致耳鸣,常于切除其交通支和病变后得到消失。

2、药物治疗

(1)改善耳蜗供血

血液供应不良,例如血管痉挛、血管栓塞等是影响耳蜗功能的常见原因。应用血管扩张剂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内耳疾病,消除或减轻耳鸣的目的。

(2)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或神经营养

三磷腺苷和辅酶A等有激活组织呼吸和改善循环系统的作用;都可增强内耳组织供氧;弥可保是一种辅酶型B12,可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3)抗惊厥药

这类药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滞脑干内的多轴突系统,特别是网状结构,常见的有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4)抗生素治疗

当患者发生感染时,医生会使用抗生素针对性治疗。

3、掩蔽疗法

主要目的是利用外界的声音来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的活动。掩蔽疗法的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尚需随访观察。但耳鸣掩蔽器只能缓解耳鸣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而不能治愈耳鸣。掩蔽疗法对部分耳鸣患者尚有后效抑制,即停止掩蔽后,耳鸣仍暂时消失。

4、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馈信号训练患者进入松弛状态。其治疗原则是教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各部的感觉,使患者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身体的反应。如控制肌张力和血流量等,使患者进入松弛状态,恢复体内相对平衡,以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5、耳鸣再训练疗法

让大脑逐渐习惯耳鸣声音,在潜意识层面过滤掉耳鸣声音,使患者不会意识到声音。

6、手术疗法

客观性耳鸣的某些原因可通过手术进行根治,比如切除肿瘤、囊肿等。目前用以治疗主观性耳鸣,尚无肯定的疗效。在主观性耳鸣中,若原发耳病本身有手术指征,则可行手术治疗,本身手术指征不强时,则不宜为解决耳鸣而进行。

7、其他治疗方法

电刺激疗法、催眠疗法、针刺疗法以及中医中药等,对耳鸣有一定疗效。

相关药物

血管扩张剂、三磷腺苷、辅酶A、弥可保、地西泮、水合氯醛。

日常

护理原则

1、休息与活动

(1)患者在发病时尽量休息,或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少量的活动。避免一人外出,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应提高安全意识,有不适感觉时应尽快离开危险环境。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在症状发作时尽量避免睡眠,症状缓解时适当休息,以改善睡眠质量。

(3)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可以改善耳部结构的血流,利于改善耳鸣症状。但是应避免长时间颈部保持过伸位的锻炼,例如骑自行车。

2、环境

远离噪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适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饮食护理

建议清淡饮食,限盐。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4、心理护理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诱发耳鸣,或者加重原有的耳鸣。学会放松心态,调节神经紧张,减轻焦虑,坚定的治疗信心。

5、用药与监测

(1)治疗耳鸣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坚持治疗。

(2)当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或加重耳鸣的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咨询。

(3)经常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

预防

预防措施

1、噪声性耳鸣的预防

(1)降低或控制噪声源,尽量将其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85分贝)之内。

(2)阻隔噪声的传播,用吸声材料、隔声墙降低噪声强度。

(3)加强个人防护。

(4)预防性治疗,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药物中毒性耳聋的预防

(1)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杜绝滥用,绝不多用。

(2)避免联合应用2种以上耳毒性药物。

(3)预防性治疗,如同时服用泛酸钙、维生素B族等。

(4)用药期间加强听觉监控,如有中毒迹象,立即停药。

注意事项

耳鸣是很难被治愈的,如果为非可逆性病因,可以教会患者适应耳鸣的方法,包括生物反馈和遮蔽物。另外,助听器可以增加外界声音进而减少耳鸣。对于一些患者,眼罩和助听器可以降低耳鸣。需要注意的是,噪声、精神压力、疲劳、体位(卧位)、女性的月经期以及一些事物及饮料可能会使耳鸣症状加重。

2. 鼓室功能曲线临床意义

“A”型曲线代表是正常的鼓室曲线图,

3. 鼓室包括哪些

鼓室是中耳的一部分,是指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向前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鼓窦入口与鼓窦和乳突相通。鼓室的外侧壁是鼓膜,内侧壁是内耳外壁,前壁下部借极薄的骨板与颈动脉相隔叫颈动脉壁,后壁是乳突和鼓窦,上壁叫鼓室盖借骨板与颅中窝的大脑颞叶相隔,下壁与颈静脉球相邻叫颈静脉壁。

鼓室内有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听小骨,借肌肉与韧带连接形成听骨链,将鼓膜与内耳之间相连,听骨链具有杠杆的效应,鼓膜与听骨链的作用是将外界声波振动放大后传入内耳,形成听觉。

4. 气鼓的临床意义

(一) 诗书画印一炉治

诗书画印一炉治,即世所公认的诗书画印四者融为一体。诗与画之一律在唐宋臻于高潮,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至元代中国画则又充实以“书”(书意,书法入画),主张书画同源,如赵孟“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所论而用“印”,至清代扬州画家,特别是近代赵之谦等已极注重,及至吴昌硕则臻于极致。印章钤在画上,它成了其画有机组成甚至重要的部分(何处用印,朱文白文,用印多少,大小方圆均有关画局),而且其印学成就(计白当黑等结体法)也渗透于其画,尤其他篆刻的篆法“章法”刀法等均无不透于笔墨深处。日本人尊吴昌硕为“印圣”(对吴昌硕为崇高之评价,同时也提高了“雕虫小技”篆刻艺术境界),所以他对中国画的破格创新是有目共睹的。书法篆刻之法入画,在中国已酝酿了数百年,特别是乾嘉之际,碑版金石学之盛行,至吴昌硕时代殷墟甲骨文出土、敦煌石室的发现,更是推波助澜,所以这也是画史发展的必然。

(二)“苦铁画气不画形”。

吴昌硕作画以“气”为帅,统于笔墨,无论画面构局,总体都以“气”贯注之,尤其注重画中气局布势,虚实流走。画中有笔墨无笔墨处都是活的生命。其“形”,一是物象之形,二是以《石鼓文》笔意(笔势)之形。此两种“形”以笔气运之,而形于画中。所谓“不画形”,指更重“画气”而已,并非不要“形”,不过其“形”非客观逼真之物象,而是以篆籀笔意,洗发过的带有书意和主观情境的形。所以他有“蜾扁(即古篆)之法打草稿”“不似之似聊象形”之说。从其花卉画看,吴昌硕也是有白描功力的,如双勾兰、双勾枇杷图之类。他甚至还说“对花写照是长技”云云,可见其意。同样,其“画气”,也包含着学养、情操、审美、志趣等等。

(三)艺术风格的“重拙大”。

一个艺术家的气格,往往是不以代替或难以易移的,故其艺术风格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局。吴昌硕艺术的“重拙大”也是从天赋和秉性中来,可以从其生活历程中找到根据。只有吴昌硕可以表现为吴昌硕式的“重拙大”。除了从艺术修养、探求、审美情趣,以至艺术史的发展线索中探寻阐述之外,吴昌硕的“重拙大”离不开其笔墨,“重”指力度,“拙”指意趣,“大”指气局。其用笔,以羊毫“放笔直写”,能够表现出硬毫那样刚劲的笔性墨韵(画史上,画家多用硬毫,至清代中期后才开始有用羊毫,如八大山人以硬毫大写意作荷花,荷梗硬而柔韧),至吴昌硕用羊毫,同样柔中有刚,呈互济之美。他作画悬肘立扫,指实掌虚,运中锋故极具力量。自云与莫友芝、吴让之、杨濠叟的刚笔、柔笔、渴笔俱不同,而一意求中锋平直,以此运篆籀笔意。故又更具金石味,亦平添了一层“重”力;更用墨浓而饱满,“颇具吃墨量”,所以就其“重”无比了。其“拙”本来就是《石鼓文》的笔趣笔势特点,多拗峭,宜恣肆。

另外笔墨上追求生拙稚趣之境,结体造形,宁拙毋巧,呈丑朴之美。他的审美,石越丑越美,喜其古气横陈;荷花要“破荷”,乃以此为号;枇杷呼为“花曰粗客,果名蜡兄”;芙蓉则喜“粗枝大叶,拒霜魄力”,自云“用拙一酸寒尉”,又云“余本不善画,学画思换酒,学之四十年,愈学愈怪丑”。

这是明代中叶以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以“丑”为“美”,在画史上由徐青藤、陈老莲,至扬州八怪而一脉相承。其“拙”在花卉画中还表现在他特别的章法和构图上。另外在花卉的配置上也大有拙趣。如写《白菜》、写《寒梅灯影》,以民间俗物入画,也开一新境。至于“大”,则其画风大写意,阔笔豪纵,即是小幅尺页也觉真力弥满,气局摇撼。《晚晴簃诗汇》也称其“尤工画,往往放笔作直干,以寓其抑塞磊落之气,一时海上宗之,几成别派,诗务为质直”,正是揭示了其诗画风格之同趋。

(四)色彩之新境。

中国画色彩曾有过绚丽辉煌的时代。元代以后,文人水墨画大兴,又沉潜深味于水痕墨气之中。但大红大绿仍盛行于民间及其艺术,另外绚烂雅致的色彩转从工艺,如瓷器、刺绣等,得到充分的发展。到近代以来,中国画重新唤起了色彩,海上画派如任熊、张熊、任伯年、虚谷等,都是“色彩画家”。吴昌硕的花卉画则与此同风,特别在用色之厚重饱满、浑古诸境上别具特色。更从彩色与墨色之结合上独有会心,从许多花卉图卷、长帧尺幅中可以展看风采。他对画中形式感诸抽象意识和对画有古意“与古为徒”“古气盎然手可掬”的追求正与艺术的现代精神相呼应,故其花卉画也呈现着一种“现代感”。他在20世纪初就已预言:“现当世界大同,将见中西治术合而为一,共臻三代文明之治,美术文艺之进化,不过起点焉耳。”(1913年,他为英国史德若作《中国名画集》序)现在已届21世纪,再来品味吴昌硕之论却更见现实意义。

吴昌硕的画,色即墨,墨即色,其自云“墨痕深处是深红”,因此其“四美具”,其“重拙大”,其画气不画形,其“色境”即“墨境”,其风格无处不在。因此,我试易一字为“墨痕深处是真红”,来论其花卉画。这个“红”即吴昌硕自书小红笺“元曰书红”所云:“元曰书红,笔虎诗龙。八十三翁,生甲辰雄。气鼓神通,佛在其中。”(原稿)这个“佛”也即吴昌硕自己,他的气度,他的信念,他的追求,他的成功。

5. 鼓膜的临床意义

中耳增压效应:

听小骨鼓室咽鼓管是一个压力感受装置,具有较小的失真度和较好的频率响应性是一个压力感受装置,具有较小的失真度和较好的频率响应性锤骨砧骨镫骨锤骨柄为长臂,附着于鼓膜。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柄为长臂,附着于鼓膜。居中,将砧骨与锤骨连接起来使三块听小骨形成固定角度的杠杆。

居中,将砧骨与锤骨连接起来使三块听小骨形成固定角度的杠杆。

镫骨的脚板与卵圆窗膜相接镫骨的脚板与卵圆窗膜相接。 

1、中耳的增压效应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时,其振动的压力增大,而振幅稍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时,其振动的压力增大,而振幅稍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 

2、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保护作用当声强过大时,可放射性地引起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收缩,结果是鼓膜紧张,各听小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导致中耳传递振动的幅度减小,阻力增大。

这种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中耳的传音功能,另一方面可阻止较强的振动传到耳蜗,从而对感音装置具有某保护作用。

当声强过大时,可放射性地引起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收缩,结果是鼓膜紧张,各听小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导致中耳传递振动的幅度减小,阻力增大。

这种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中耳的传音功能,另一方面可阻止较强的振动传到耳蜗,从而对感音装置具有某保护作用。 

3、咽鼓管的压力平衡作用咽鼓管开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平衡,进而能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态和振动性能,在维持正常听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咽鼓管开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平衡,进而能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态和振动性能,在维持正常听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6. 鼓膜和鼓室的作用

什么是鼓膜?

鼓膜也称耳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鼓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50°。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鼓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鼓膜时较难看到。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7. 鼓室作用是什么

人耳从外向内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大部分。外耳、中耳是接受并传导声音的装置;内耳是感受声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场所。所以,外耳、中耳合称为传音系统,而内耳及其神经传导径路则称为感音神经系统。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两部分。主要作用是收集及部分放大声音和参与声音方向的辨别。中耳的结构比外耳复杂,有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鼓室又称中耳腔,容积约为2毫升。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到鼻咽部的管道,叫做咽鼓管。

使中耳与外界相通,起到调节鼓室压力的作用,但容易导致细菌的感染。鼓室内有听小骨、肌肉、韧带和神经组织。

内耳构造非常精细,管道盘旋,好像迷宫一样,故称为迷路。内耳分为3部分,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主要负责身体平衡,耳蜗则负责感受声音。

8. 鼓室前壁又称为

你说的问题是这个么?如果是这个题,答案是:C 下列关于咽鼓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 B.咽鼓管鼓口开口于鼓室前壁 C.咽鼓管外侧为软骨部,内侧为骨部 D.咽鼓管使鼓室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 E.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 C项描述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咽鼓管呈弓状弯曲,整个管道长约35~39毫米,由软骨部与骨部两部分所组成。

它的外1/3为骨部,内则有颈内动脉,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内2/3为软骨部,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具体位置是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咽鼓管又称欧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鼓管。

9. 鼓室各壁的临床意义

鼓膜的位置在外耳道的最里面,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鼓膜是在外耳道和鼓室之间的膜,鼓膜很薄,鼓膜的紧张部是一个半透明的膜,鼓膜是外耳道的最里面,同时,也是中耳鼓室的最外侧壁,鼓膜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遇到外界超大刺激,是会出现鼓膜破裂的情况?

10. 鼓室的特点

耳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