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脑室的临床意义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是以它们出入脑的先后次序而定的。分别如下:
1.嗅神经:起于鼻腔嗅部粘膜内的嗅细胞,穿过筛板的筛孔到达颅前窝,终止于嗅球。
2.视神经: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3.动眼神经:起自中脑上丘水平的动眼神经核,发出的运动纤维走向腹侧,穿过红核组成动眼神经,由中脑脚间窝出脑,穿过海绵窦之侧壁经眶上裂入眶。
4.滑车神经:起自中脑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在顶盖与前髓帆交界处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再绕大脑脚至腹侧脚底,穿过海绵窦外侧壁,与动眼神经伴行,经眶上裂入眶后支配上斜肌。
5.三叉神经:包括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起自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在脑桥的外侧出脑,经卵圆孔出颅。感觉纤维包括三个分支,第1支经眶上裂入颅,第2支经圆孔入颅,第3支经卵圆孔入颅。
6.外展神经:起自脑桥中部被盖中线两侧的外展神经核,其纤维从桥延沟内侧部出脑后,向前上方走行,在斜坡前通过硬脑膜下间隙进入海绵窦,由眶上裂入眶。
7.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主要成分是运动纤维,发自脑桥下部被盖的面神经运动核,绕过外展神经核,与桥脑下缘出脑。经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管下行,最后经茎乳孔出颅。
8.位听神经:包括蜗神经和前庭神经。蜗神经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进入内听道组成蜗神经,终止于脑桥尾端的蜗神经前后核。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孔入颅腔,终止于脑桥和延髓的前庭神经核群。
9.舌咽神经:运动纤维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感觉纤维胞体位于下神经节,中枢突止于孤束核。
10.迷走神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由橄榄体的背侧出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感觉纤维胞体起于颈静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终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
11.副神经:起自延髓疑核及颈髓第1~5节前角腹外侧细胞柱,其纤维经枕大孔入颅,再经颈静脉孔出颅。
12.舌下神经:起自延髓第四脑室底的舌下神经核,在橄榄体与锥体之间出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
2. 第四脑室包括什么
总体来说的话,正常人其实有四个脑室,脑室其实就是脑内部的腔隙,在大脑两个半球内有左、右侧两个脑室,第三脑室位于间脑内,第四脑室位于小脑和延髓及脑桥之间。脑室内含有脑脊液,每个脑室都有脉络丛。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另外,脉络丛上皮具有分泌功能,是由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组成的。
3. 第三脑室临床意义
间脑包括背侧丘脑、后丘脑、底丘脑、上丘脑和下丘脑等5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相连,其前端窄而突,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成丘脑枕,背外侧面的外侧缘与端脑尾状核之间隔有终纹。
后丘脑
后丘脑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前者是听觉传导通路在丘脑的中继站,后者为视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底丘脑
底丘脑是间脑和中脑之间的过渡区,位于背侧丘脑与内囊下部之间,主要结构包括底丘脑核和未定带。底丘脑核紧邻内囊的内侧,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
上丘脑
上丘脑居第三脑室顶后部的周围,为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松果体、缰连合、缰三角、丘脑髓纹和后连合。细三角内有缰核,接受丘脑髓纹的纤维,并发出纤维组成缰核脚间束投射至中脑脚间核。丘脑髓纹主要由来自隔区的纤维束构成,大部分终止于核,也有纤维至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和其他丘脑核团。
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底丘脑束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份和底壁,后上方借下丘脑沟与背侧丘脑为界,其前端达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端与中脑被盖相续。从脑底面观察,终板和视交叉居前部,向后依次为视束、灰结节和乳头体。灰结节向前下方形成中空的圆锥状部分称漏斗,灰结节与漏斗移行部的上端膨大成正中隆起;漏斗下端与垂体相连。
4. 第四脑室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位于大脑脚之间的脑池叫脚间池。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而后三者合称脑干。
中脑位于脑桥、小脑和间脑之间,并与它们相连接,第四脑室在此处已缩窄成细管称中脑水管,管的后方称顶盖,包括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管的腹侧是大脑脚,大脑脚之间的脑池就叫脚间池。
5. 第四脑室的定义
脑室系统,就是脑质内部的室管系统。脑室共有四个,第一、第二脑室位最大,左右各一个,相互对称,统称为侧脑室,第三、第四脑室位于中线,且第三和第四脑室由中脑导水管相连。脑室内含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充溢脑室,并注入蛛网膜下腔,滋养神经组织。
作为一种缓冲介质保护脑组织免受震荡,如果脑室系统某个部位产生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