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黄佐临

图

黄佐临,中国电影导演、戏剧家。原名作霖,艺名佐临。祖籍广东番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高级职员家庭。10岁进天津新学书院,1925~1928年在英国伯明翰学习商业,学写短剧,得到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指点。1935年再度赴英,在剑桥大学攻读戏剧,硕士论文为《莎士比亚演出简史》,同时对电影发生兴趣,研究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电影理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离英取道苏联回国。1938年在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次年去上海从事爱国进步戏剧活动,成为中国著名的话剧导演。1946年秋,应邀参加上海文华影业公司,负责艺术创作,兼任电影导演。他在艺术上严肃、执着,富有进取精神。《假凤虚凰》(1947)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描写一个受资本家的委托冒充成“经理”的理发师和一个装扮成“华侨富翁的女儿”的寡妇,经相互欺骗后觉悟的故事,以喜剧的形式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的欺骗风气,赞扬了劳动者的善良品质。影片节奏流畅、富有生活的真实感。在根据高尔基的《底层》改编的影片《夜店》(1947,柯灵编剧)中,他用严谨的导演构思和精巧的镜头处理表现了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的不幸命运,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悲愤的控诉;《表》(1949)是根据鲁迅翻译的班台莱耶夫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的,与前两部电影比较,他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了新的探索:编写剧本时,专门到贫儿教养所实地考察孤儿的生活;使用非职业演员,其中有些流浪儿的扮演者是从贫儿教养所物色来的孤儿;许多镜头是在上海的街头小巷实地拍摄。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都市社会流浪儿童的生活,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影片的优秀之作。《假凤虚凰》、《夜店》、《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具有他所追求的“朴素的、自然的、明确的、健全的、有血有肉的、带泥土气息的”特点。在文华影业公司,他还导演了由他的夫人丹尼担任主角的《腐蚀》(1950)以及《美国之窗》(1952),培养了石挥、鲁韧、叶明等一些电影演员和导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院长,后兼上海市电影局顾问,把创作的重心从电影转到了话剧。60年代后又从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兰芳、布莱希特演剧体系的比较研究,对中国戏剧、电影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建国以来,他导演的影片还有《为了和平》(1956)、《鲁迅生平》(1956,长纪录片)、《布谷鸟又叫了》(1958)、《三毛学生意》(1958)、《黄浦江的故事》(1959)和《陈毅市长》(1981)等。